月华崧上人之杭
月华如水夜沉沉,一曲箫韵韵更清。
曲罢莫言无觅处,西湖后夜转堪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如水的夜晚显得格外深沉,一首箫声曲子音韵更加清晰。曲终不要再说无处寻找,西湖的夜晚值得期待聆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月华:月光。
2. 崧上人:指的是山僧,即居住在山的和尚。
3. 之杭:去杭州。
4. 释惟一:人名,宋朝的一位僧人。
5. 夜沉沉:指夜晚天空昏暗,月色不明朗。
6. 一曲箫韵:一首吹奏箫的音乐。
7. 韵更清:指音乐的韵律更加清晰,动听。
8. 曲罢:音乐演奏完毕。
9. 莫言:不要说。
10. 无觅处:无法找到的地方。
11. 西湖:位于浙江杭州市的著名景点。
12. 后夜:指第二天晚上。
13. 转堪听:表示值得一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月夜箫声的赞美和怀念之情。首句“月华如水夜沉沉”描绘了夜晚月光皎洁、寂静深沉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一曲箫韵韵更清”来形容箫声之美,箫声如泉水般清澈悠扬,使得诗人在聆听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愉悦的心境。
在欣赏完这一曲箫韵之后,诗人并未感到失落,反而觉得这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因此,他在第三句中写道:“曲罢莫言无觅处”,表明即使箫声已停,但这种美妙的感觉仍然可以在心中找到。最后,诗人以“西湖后夜转堪听”作结,表达了希望在未来某个夜晚,再次聆听这样美妙的箫声的愿望。这首诗通过对月夜箫声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月华崧上人之杭》是宋朝诗人释惟一的杰作,创作于公元960-1279年间的宋代。在这样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以佛教禅宗的修为来抒发情感,阐述哲理。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人在此时期个人生活丰富而富有思想性。他常常去游览名山大川,感悟人生,他的足迹遍布江南地区。通过体验大自然之美,诗人进入了一个无欲无求、忘却尘世的境界,形成了他的独特诗歌风格。
同时,诗人所在的宋代是一个充满社会变革和文化碰撞的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文人士大夫阶层兴起,进一步推动了文化和艺术的繁荣。禅宗佛教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将佛家的智慧融入诗意,表达出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和对人生价值的热烈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