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端公之太原归觐相公
柱史今何适,西行咏陟冈。
也知人惜别,终美鴈成行。
春雨桃花静,离尊竹叶香。
到时丞相阁,应喜棣华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柱史现在去往何方,
向西行进歌颂攀登的山冈。
也了解他人珍惜离别,
最终美好如雁群排列前行。
春雨浸润桃花静谧,
离别的酒樽与竹叶共舞香气。
到达那里的丞相府第,
应该会欢喜如同棠棣花开般芬芳。
去完善
释义
柱史:古代史官的雅称,这里借指王端公。
西行:指去太原。
咏陟冈:在山水之间边行边咏诗。
人惜别:亲友之间的离别。
终美:尽管有美景。
雁成行:比喻排成长列。
春雨桃花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致。
离尊:离别时所举的酒杯。
竹叶香:竹叶青酒的香气,此酒在古代有“春色满壶”之美誉。
丞相阁:代指王端公的父亲或尊长所在的宅第。
棣华:指兄弟友爱之情,典出诗经《小雅·常棣》。
芳:香气浓郁。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友人王端公即将离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期待重逢的心情。开篇的“柱史今何适,西行咏陟冈”表现了诗人对于友人行程的关心。接下来的“也知人惜别,终美鴈成行”则体现了诗人对于离别场景的描绘,以及对于朋友情谊的理解。紧接着的“春雨桃花静,离尊竹叶香”则是对当时环境氛围的刻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一份宁静与和谐。最后两句“到时丞相阁,应喜棣华芳”则是诗人对于友人未来生活的祝福与期待,流露出深厚的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送王端公之太原归觐相公》是唐朝诗人戎昱的作品。它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756年),正值安史之乱爆发前夜,国家政治逐渐腐败,边疆不稳的时期。
在当时的背景下,作者戎昱作为一个关注国家命运的知识分子,目睹了朝廷的荒淫无度和边关的不安定,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惆怅。他曾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与他们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民族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王端公即将启程前往太原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寄予了作者对友人在归觐途中能够建功立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期望。通过对故乡风光的描绘,以及对于人生离别之苦的感慨,诗中流露出一种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展现了唐代文人墨客的风骨和气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