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水墨兰

标题包含
水墨兰
三闾一朝蜕,九畹千载荒。 茫茫天壤内,春在桃李场。 幽兰有贞质,转泛欺众芳。 宁受缁尘染,尚余风露香。 乃知德胜色,不采庸何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俞德邻(1894年-1973年),原名俞明震,字德邻,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和教育家。 早年经历:俞德邻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在1911年参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经过一夜的蜕变,三闾就已焕然一新,而九畹却已千年无人打理。在浩瀚的天壤之间,春天已至桃李的世界。兰花拥有着独特的品质,却能欺骗其他的花卉。它宁愿被灰尘沾染,也不愿意失去它的香气。由此可见,品德胜过外表,即使不去采摘也不会受到伤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三闾:指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始的三闾大夫。这里代指屈原有高尚的品质。 2. 九畹:指古代楚地的一片土地,是屈原的故乡。 3. 桃李场:指人间争艳的场所。 4. 幽兰有贞质:指兰花具有坚韧的品质。 5. 转泛:指兰花的香气随风飘散。 6. 缁尘:指污浊的世界。 7. 庸何伤:指的是兰花并不会因为被采摘而受到损伤。
去完善
赏析
《水墨兰》这首诗以物喻人,通过对兰花的描绘,传达出作者高尚的品质和坚韧的精神风貌。首句“三闾一朝蜕”中,三闾指楚国大夫屈原,他的死象征着一种精神的升华。次句“九畹千载荒”描绘了兰花千年的荒凉景象。接下来的诗句则揭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在大自然中,虽然桃李受到了赞美,但幽兰仍能凭借其内在的贞质赢得人们的尊重。即使被世俗的尘埃所污染,兰花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质和清香的风姿。 最后两句“乃知德胜色,不采庸何伤”,表达了诗人的价值观:真正的高贵在于内在的品德,而不是外在的表现。只要品质高尚,即使不被世人重视,也不会受到伤害。这首诗通过象征手法,传达了诗人坚韧不拔、高贵脱俗的精神面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墨兰》是南宋诗人俞德邻的作品。这首诗歌创作于宋理宗时期(1225年-1264年),正值南宋末年,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历史背景下。当时的朝廷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在这样动荡的社会环境下,俞德邻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盛世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