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孔雀

标题包含
孔雀
越鸟青春好颜色,晴轩入户看呫衣。 一身金翠画不得,万里山川来者稀。 丝竹惯听时独舞,楼台初上欲孤飞。 刺桐花谢芳草歇,南国同巢应望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郢,字楚望,号秋崖,南宋诗人。他的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只知他是金华人,与陆游、杨万里等著名文人相交甚厚。 李郢的诗才横溢,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他擅长写山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年轻美丽的鸟儿展现出绚丽的色彩,阳光照耀在它身上,显得格外耀眼。这只鸟一身金翠,美丽得无法用画笔描绘出来,它在广袤的山川间自由飞翔,令人叹为观止。习惯了聆听丝竹音乐的鸟儿,独自翩翩起舞,当它第一次登上楼阁时,似乎想要展翅翱翔。如今,刺桐花已经凋谢,芳草也已枯萎,南国的鸟儿应该盼望回归温暖的巢穴了。
去完善
释义
1. 越鸟:指南方的鸟,这里指孔雀。 2. 青春:指的是春天。 3. 晴轩:晴朗的窗户。 4. 呫衣:这里指孔雀羽毛的光泽。 5. 金翠:金色的羽毛。 6. 画不得:无法描绘出它的美丽。 7. 来者稀:意指孔雀很难得见到。 8. 丝竹:弦乐器与管乐器的总称,这里指音乐。 9. 刺桐花:一种花的名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孔雀形象的诗歌。诗人首先以“越鸟青春好颜色”开篇,强调孔雀的美丽与青春的活力。紧接着的“晴轩入户看呫衣”则形象地描述了孔雀在阳光下打开羽翼的姿态,使人们仿佛能看到孔雀羽毛的斑斓色彩。 接下来,“一身金翠画不得,万里山川来者稀。”两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孔雀生动的形象。这两句诗意味着孔雀身上的金色和翠绿色泽是难以用画笔描绘的,同时也是突显孔雀的珍稀与独特。 “丝竹惯听时独舞,楼台初上欲孤飞。”则表现了孔雀在不同情境下的动态之美:当听到丝竹之声时,孔雀会翩翩起舞;而在楼台之上,孔雀则会展翅飞翔,展现出孤独而高洁的神态。 最后,“刺桐花谢芳草歇,南国同巢应望归。”诗句中,诗人通过刺桐花落、芳草凋谢的意象,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同时,“南国同巢应望归”也寄寓了诗人对家人或故友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孔雀》是唐朝诗人李郢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在这个时期,李郢任监察御史,负责对官员的监察和弹劾。他在一次巡查过程中,看到了一只美丽的孔雀,从而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描绘孔雀的诗篇。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唐朝已经进入晚唐时期,社会矛盾逐渐激化,政治腐败严重。然而,诗歌文化仍然繁荣,许多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李郢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官员,他不仅关注民生,还通过诗歌反映社会的黑暗面。 在这首诗中,李郢通过对孔雀美丽外表的赞美,揭示了当时社会表面繁华背后的虚伪和丑陋。他通过对孔雀羽毛、眼睛以及开屏时的姿态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华丽事物背后隐藏的真相的反思。这种强烈的对比,使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批判意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