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赞
微显阐幽,三体五例。
严乎成言,褒贬一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微小处彰显深刻内涵,阐述三个原则五个例子。严谨地表达观点,一个字的褒贬也能决定一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春秋:即《春秋经》,古代史书的一种体裁,以编年记事为主。这里指的是由孔子修订并传承下来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 宋度宗:南宋皇帝赵禥的庙号,他在位期间(1264-1274),国家局势动荡。
3. 微显阐幽:指通过《春秋》的记载,使世人了解历史的真相。其中“微显”指彰显细微之处;“阐幽”表示揭示隐晦之事。
4. 三体五例:一种解读《春秋》的方法,认为可以分别从时间、地点、人物三方面把握事件,同时遵循五个原则进行分析。
5. 严乎成言:形容《春秋》的言辞严谨、明确。
6. 褒贬一字:指在《春秋》中,通过对一个字的运用,既可以表达对一个人的赞扬,也可以对其进行批评。这种手法体现了孔子的道德观念和历史观。
去完善
赏析
《春秋赞》是南宋度宗皇帝的一首颂扬史书《春秋》的诗歌。首句“微显阐幽”表达了对《春秋》所记录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高度赞扬,认为其能够透过表面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次句“三体五例”则强调了《春秋》记载方式的独特性,即通过“三体”(以年月日为时间标记,以爵谥号为人物标识,以地名事为地点事件)和“五例”(内例、外例、始例、终例、变例)来记录历史。接下来的两句“严乎成言,褒贬一字”进一步阐述,指出《春秋》的记载原则严明公正,通过一字褒贬,既表达了对贤者的尊重和对邪恶的批判,又体现出了道德与伦理的教诲作用。全诗通过对《春秋》的高度赞美,体现了度宗皇帝对史书的重视和对历史教育的深刻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秋赞》是宋代诗人宋度宗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64年至1274年之间,正值宋朝末年。此时,宋度宗赵禥在位,他年幼即位,朝政实际由贾似道把持,国家政治腐败、军力衰弱。然而,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宋度宗依然渴望励精图治,振兴国家。
在这首诗中,宋度宗通过对《春秋》这部古代经典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儒家思想的敬仰和对国家治理的期许。他认为《春秋》是治国之道的典范,强调了儒家所倡导的仁爱、礼义和忠诚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然而,尽管宋度宗有着崇高的理想,但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他个人的局限性,这些愿望并未实现。在他的统治期间,宋朝逐渐走向衰落,最终为元朝所灭。尽管如此,这首诗仍然为我们留下了宋代文人墨客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和努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