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标题包含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桂宫明月夜,兰殿起秋风。云汉弥年阻,星筵此夕同。 倏来疑有处,旋去已成空。睿作钧天响,魂飞在梦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宫殿之中,月亮升起,夜色正浓;秋天的风吹过,兰花盛开的大厅。我们被银河相隔多年,今晚却能共享这星空下的宴席。突然间仿佛找到了归宿,但瞬间又觉得一切成空。你的作品如天籁之音,我在梦中都能听到那令人心动的旋律。
去完善
释义
1. 桂宫:比喻华丽的宫殿,这里指两仪殿。 2. 兰殿:宫殿的美称,这里指两仪殿。 3. 云汉:天河,此处代指牛郎织女星之间的距离。 4. 星筵:指七夕时分的星辰景色。 5. 倏:忽然,瞬间。 6. 钧天:天上的音乐,形容美妙的天籁之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七夕时节与皇帝共同饮宴的场景。首联“桂宫明月夜,兰殿起秋风”描述了宴会的环境,月光明亮的宫殿中,秋风轻轻吹过。颔联“云汉弥年阻,星筵此夕同”则表达了诗人与皇帝虽然平时相隔遥远,但在这样的特殊日子里却能共享欢乐的感慨。颈联“倏来疑有处,旋去已成空”形象地描绘了宴席上瞬息万变的光影和气氛,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受。尾联“睿作钧天响,魂飞在梦中”则是赞美皇帝的才艺如同天籁之音,让人陶醉其中,仿佛置身梦境一般。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雅的艺术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初,国泰民安、四夷宾服,李渊父子创建了大唐盛世。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取得皇位继承权,次年即皇帝位,改元贞观。唐朝进入盛期,出现“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 贞观四年(630年),李乂出生在长安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李义琰,曾任御史大夫等职,是朝廷重臣。母亲出身名门望族,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李乂从小便展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 李乂少年时入仕,历任左拾遗、著作郎、中书舍人等职。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并取得优异成绩,因此得到唐太宗的重视。在他的任期内,他积极参与朝政,为国家治理建言献策。此外,他还参与了《唐律疏议》等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工作,为唐朝法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其子李治继位,即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继续推行贞观时期的治国方略,使得国家政治稳重而稳健。此时,李乂已成长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作品受到皇室和文坛的赞誉。 在这样充满和谐与繁荣的社会氛围中,李乂写下了《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这首诗。诗中描绘了七夕之夜,皇帝在宫中宴请群臣的场景。他以细腻的文字表达了皇帝对臣子的关爱之情,以及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当。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朝盛世下人们的喜悦与自豪,以及诗人对国家兴旺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