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胡皓时在南中
徭役苦流滞,风波限溯洄。江流通地骨,山道绕天台。
有鸟图南去,无人见北来。闭门沧海曲,云雾待君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的苦役中,我们被生活的苦难和风波所困,无法自拔。我们的灵魂如同江河般自由流淌,肉体却受制于山道的曲折。
鸟儿们飞翔在南方的天空,而我们却在这无尽的北方向往着那个充满希望的地方。我独自关上门,在这繁华世界的一隅,等待云开雾散的那天,期待着你的归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胡皓:诗人的朋友,当时在南中地区。
2. 南中:古代南方地区的泛称,这里具体指岭南等地。
3. 徭役:古代百姓为国家承担的力役或兵役。
4. 流滞:因战乱或其他原因而流离失所。
5. 风波限溯洄:风波是指江河中的波浪;溯洄是指在河中逆流而上。这句是说旅途中受到风波的限制,难以溯洄前行。
6. 江流通地骨:江水通过大地流动。
7. 天台:指天台山,在今浙江省东部,是著名的道教胜地。
8. 图南去:图南是飞向南方的意思,这句是说候鸟飞往南方。
9. 北来:指从北方来的人。
10. 沧海曲:沧海是指大海;曲是指曲折处。这句是说诗人隐居的地方位于大海的曲折处。
11. 云雾待君开:云雾比喻自己的迷茫和困境;待君开是指期待朋友来帮助自己驱散迷雾,找到自己的出路。
去完善
赏析
《寄胡皓时在南中》是唐代诗人李乂创作的一首表达思念与忧虑的羁旅诗。诗歌以抒写戍边徭役之苦为引子,描绘了远在南中的友人胡皓所处环境的恶劣和孤独,表现出了作者对他的关心与忧虑。同时,诗人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表达了自己深切期望胡皓能够战胜困境的祝愿。
首先,第一句“徭役苦流滞”开门见山地表达了戍边戍边徭役给百姓带来的痛苦与困苦。而接下来的“风波限溯洄”则进一步描述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得人们难以回到故乡的现实。两句紧密相扣,让读者感受到了流离失所的困顿。
在描绘自然环境上,“江流通地骨,山道绕天台”分别描述了江水滔滔不绝流淌及山路曲折盘旋的景象,以此隐喻战争的残酷以及命运的波折。这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人借助于“有鸟图南去,无人见北来”这一对比,突显了鸟儿的自由飞翔和人无法轻易回家的无奈。这看似简单的自然界景象,实际上承载了作者对于无法摆脱束缚的人们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期盼。
最后,“闭门沧海曲,云雾待君开”表达出诗人对胡皓克服困境的信心。虽然环境艰难,但只要坚定信心,一定能迎来云消雾散的时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戍边徭役之苦、自然环境的艰险以及鸟儿的自由飞翔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忧虑,同时也寓含着对和平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寄胡皓时在南中》是唐朝诗人李乂的作品。创作时间为唐玄宗时期(712-756年),正值唐朝盛世,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
在这期间,李乂担任宰相职务,积极推动国家政务。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曾遭人陷害而被贬官。在这段时间里,李乂与友人胡皓分隔两地,心生思念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寄给远在南中的胡皓。
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还包括科举制度的完善,文人学士积极参与政治,推动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同时,唐朝对外交流广泛,尤其是与西域的交往促进了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李乂与胡皓虽身处异地,但仍能保持紧密的联系,互相传递思友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