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唐州高使君赴任
淮源之水清,可以濯君缨。彼美称才杰,亲人伫政声。
岁寒畴曩意,春晚别离情。终叹临岐远,行看拥传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淮河源的水清澈明亮,可以用来洗涤您的冠冕。那位美丽的人儿有才华,受到家人的喜爱和尊重。寒冷的冬天里我们曾在一起度过欢乐的时光,春天来临时却不得不面临离别。最终感叹即将离别的遥远,让我们看看您在路上取得荣耀的时刻吧。
去完善
释义
淮源之水:淮水之源,这里指的是淮河流域。
濯君缨:洗濯你的冠缨,表示为洗清罪过、净化身心。此处引申为廉洁奉公、清白为官。
彼美称才杰:那里有一位被称为才杰的人物,指唐州高使君。
亲人伫政声:亲人和百姓都期待他治理有方,有美好的政绩。
畴曩意:过去的心意,指高使君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与理想。
春晚: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这里指离别之时。
临岐远:面临分别的遥远,表达了作者对高使君的留恋之情。
行看拥传:路上可以看到他的身影,意味着对他的牵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乂写给即将赴任的唐州刺史高使君的一首送别诗。题目中的“饯”意为送行,而“唐州高使君”是指当时的唐州刺史高使君。诗人以淮源之水喻指唐州的风土人情,希望高使君能在那里施展才华,为人民谋福祉。
首联“淮源之水清,可以濯君缨”,淮源之水,清澈透明,寓意着唐州这个地方的清廉之风,用这种清水来洗涤君子的冠缨,表达了诗人对高使君的期许和信任,相信他能够坚守廉洁,为民做主。
颔联“彼美称才杰,亲人伫政声”,赞美了高使君的才能和品德,并期待他在上任后能尽快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成绩。其中,“称才杰”是对他的高度评价,而“亲人伫政声”则表达了诗人对他治理唐州的信心。
颈联“岁寒畴曩意,春晚别离情”,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对过去共事的感慨和对即将离别的惋惜之情。“岁寒”象征着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共同奋斗的岁月,而“春晚”则暗示了离别时刻的到来。
尾联“终叹临岐远,行看拥传声”,表达了诗人对高使君离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祝愿他在新的岗位上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其中,“临岐远”意味着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行看拥传声”则寄托了对他的期望与祝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是唐代诗人李乂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左右。此时唐朝国势强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迅速。
在李乂的一生中,他曾担任过太子右庶子、御史中丞等官职,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然而,他在政治生涯中并未得到重用,这使他对于人生的悲欢离合有了更深的感悟。在这一时期,他与高使君的友谊也是他人生中的一段美好回忆。
在李乂所处的时代,唐朝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墨客之间相互唱和,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一时期,唐朝的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诗歌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李乂的这首《饯唐州高使君赴任》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