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兴庆池侍宴应制

标题包含
兴庆池侍宴应制
神池泛滥水盈科,仙跸纡徐步辇过。 纵棹洄沿萍溜合,开轩眺赏麦风和。 潭鱼在藻供游咏,谷鸟含樱入赋歌。 寄语乘槎溟海客,回头来此问天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神池水面宽阔荡漾,神仙的车队缓缓经过。 划动船桨,沿途的浮萍汇聚在一起,打开窗户欣赏和煦的微风。 潭里的鱼儿在绿藻间游动供人吟咏,山谷中的鸟儿叼着樱桃融入歌声。 告诉那些漂泊大海的旅人,回来时来这里探寻天河的奥秘。
去完善
释义
1. 兴庆池:位于唐朝皇宫内的一处水池。 2. 应制:即应制诗,是封建时代臣子按皇帝指定主题而作的诗。 3. 神池:指兴庆池,此处神池用作形容词,表示其美丽的景色如同仙境。 4. 泛滥:这里指水面宽广、水流满溢的景象。 5. 盈科:充满坑坑洼洼的地方,这里比喻水池的各处都有水。 6. 仙跸:指皇帝的銮驾,此处用来描绘皇帝出行的气派景象。 7. 纡徐:从容不迫地行进。 8. 步辇:人力推动的代步工具,如轿子等。 9. 纵棹:指挥船前进。 10. 洄沿:指在水边曲折前行。 11. 萍溜:形容水流的动态形象。 12. 开轩:打开窗户。 13. 眺赏:观赏远方的景致。 14. 麦风:和风之中夹带着麦子成熟的气息。 15. 潭鱼在藻:描述鱼儿在池边的草丛中自由游动。 16. 供游咏:提供给诗人游览和吟咏。 17. 谷鸟:山谷间的鸟儿。 18. 含樱:指鸟儿在吃樱桃。 19. 入赋歌:融入诗人的歌赋之中。 20. 寄语:传话给。 21. 乘槎:古代神话中的人乘木筏到天河的故事。 22. 溟海客:指来自大海深处的神秘旅客。 23. 天河:古人对银河的称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兴庆池宴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皇室的颂扬和敬慕之情。诗人通过对水池、行宫、乘船游览、观景凉亭、动植物等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兴庆池的美丽景色与皇宫的富丽堂皇。 首联“神池泛滥水盈科,仙跸纡徐步辇过”,描绘了皇帝的车队在水池边缓缓经过的场景。“泛滥水盈科”描述了兴庆池的宽阔水域,凸显其浩渺壮观;“仙跸纡徐步辇过”则展现了皇帝的仪仗队伍庄重大气。 颔联“纵棹洄沿萍溜合,开轩眺赏麦风和”,诗人以舟行与轩望的手法展现了宴会现场的繁盛景象。“纵棹”意味着诗人在水中航行,突显兴庆池水波荡漾的美景;而“开轩眺赏”则是诗人站在观景凉亭,享受明媚的春光,体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颈联“潭鱼在藻供游咏,谷鸟含樱入赋歌”,通过描绘水中的鱼儿与树上的鸟儿,传达出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潭鱼在藻供游咏”寓意诗人在欣赏水中鱼儿游动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创作优美的诗句;“谷鸟含樱入赋歌”则表示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给诗人带来了愉悦的心情。 尾联“寄语乘槎溟海客,回头来此问天河”,表达了诗人寄希望于远航之人,希望他们也能感受到兴庆池的美好。“乘槎溟海客”是指那些在海上漂泊的人,诗人希望他们能在海上漂游时,回想起兴庆池的美景,从而心向故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兴庆池侍宴应制》是唐朝诗人李乂创作的一首应制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这个时期正是唐朝的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在这个时期,李乂的人生际遇也是相当顺利的。他历任地方官员,后进入朝廷担任尚书右丞、黄门侍郎等职,受到皇帝的器重。在政坛上,他以清廉正直、才华横溢著称,深受百姓爱戴。 这个时期的唐朝,由于唐玄宗的开明统治,社会风气开放,文化氛围浓厚,诗歌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载体。在这样的背景下,李乂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创作了这首描绘皇家盛宴盛况的应制诗。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