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紫禁乘宵动,青门访水嬉。贵游鳣序集,仙女凤楼期。
合宴簪绅满,承恩雨露滋。北辰还捧日,东馆幸逢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华丽的宫殿在夜幕中闪烁,绿色的城门则邀请我们去欣赏水面上的嬉戏。名贵的游船聚集在一起,犹如一条大鱼,而仙女则在凤凰楼的约会中等待着。
宴会汇聚了众多身穿官服的人,他们享受着皇家的恩典和滋润。天上的北斗星守护着太阳,而东边的馆阁也幸运地遇到了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紫禁:指皇宫。
2. 青门:古代长安城的城门之一,位于未央宫东北方。
3. 水嬉:水边嬉戏,此处指水上游乐活动。
4. 贵游:地位尊贵的宾客。
5. 鳣序:即学校。鳣,鱼名。
6. 仙女:此处指仙女般的公主。
7. 凤楼:传说中神仙居住的楼阁。
8. 簪绅:指贵族、士人。簪,束发饰物;绅,士人的服饰。
9. 北辰:北极星,比喻皇帝。
10. 东馆:东边的馆舍,这里指长宁公主的东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宫中参加宴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皇室的尊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诗句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皇家的富丽堂皇和贵族们的欢乐气氛。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忠诚之心,他以北晨捧日和东馆逢时的比喻,寓意着愿为皇帝效忠、为国家尽力的决心。整首诗充满了华美的辞藻和富丽的景象,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初,国家安定,社会繁荣,士人参加宴会、游玩赋诗之风盛行。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唐朝永徽年间(650年-655年),文人士子们常常在皇亲国戚的宅第庄园举行宴会,长安长宁公主在东庄举行的宴会,邀请了一批文人学士,其中包括著名诗人李乂。在这天晚上,李乂以侍宴者的身份写下这首《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李乂生活在贞观盛世,此时唐朝的政治局面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事业也日益兴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大唐的臣民,李乂带着对朝廷的忠诚和对皇室的敬意参加了这次宴会。这首应制诗既表达了他在宴会上的所见所感,又展示了他的才情和担当,以此赢得了朝野的赞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