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涌塔临玄地,高层瞰紫微。鸣銮陪帝出,攀橑翊天飞。
庆洽重阳寿,文含列象辉。小臣叨载笔,欣此颂巍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座塔位于神秘的地方,高耸入云俯瞰着紫色微光。有华丽的马车伴随着皇帝出行,也有攀缘在宫殿屋顶的天神飞翔。这庆祝重阳节的场景充满了吉祥与福气,文章所描绘的景象闪耀着光辉。我作为一个小官员,有幸用文字记录这一切,不禁欢欣鼓舞地歌颂这个壮观的时刻。
去完善
释义
1. 涌塔:指佛塔高耸的样子。
2. 玄地:指慈恩寺所在地,可能是泛指都城附近地势较高之地。
3. 高层:指佛塔的高处。
4. 瞰:俯视。
5. 紫微:星名,即北极星,这里可能借指皇帝所在之处。
6. 鸣銮:形容皇帝的出行。銮是皇帝车驾上的铃铛。
7. 陪帝出:随从皇帝出行。
8. 攀橑:攀登楼台房屋的椽子,比喻登高。
9. 翊天飞:形容跟随皇帝一起飞翔的样子。
10. 庆洽:庆祝吉祥的时刻。
11. 重阳寿: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节,这一天被认为是长寿的象征。
12. 文含列象辉:形容文章充满了光辉的形象。
13. 小臣:作者自谦的称呼。
14. 载笔:记录事实,这里是作者说自己担任史官的职责。
15. 颂巍巍:赞美皇家的伟大与崇高。
去完善
赏析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是唐代诗人李乂的一首应制诗。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重阳节时登上慈恩寺佛塔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颂扬和对皇家的忠诚。
首联“涌塔临玄地,高层瞰紫微”描述了佛塔的高耸,表现了皇家气派。“玄地”指的是佛教圣地,“紫微”是天上的星官,象征着皇帝的尊贵地位。这一联通过佛塔的壮丽景象,表达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威严。
颔联“鸣銮陪帝出,攀橑翊天飞”写的是皇帝出行时的盛况。“鸣銮”是指皇帝车驾的声音,“攀橑”是攀登的意思。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皇帝的威严和华贵,以及皇家出行的隆重场面。
颈联“庆洽重阳寿,文含列象辉”是对皇帝的赞美。“重阳寿”是指重阳节这个吉利的日子,“列象”指排列的形象,这里指代皇家气象。这一联通过赞美皇帝的美好品质和皇家文化的辉煌,表达了对皇帝的敬意和敬仰之情。
尾联“小臣叨载笔,欣此颂巍巍”是作者的自谦之词。“载笔”是指记录皇帝的言行,“颂巍巍”是对皇帝的赞美。这一联表达了作者身为臣子,能有机会记录皇帝的言行,感到无比荣幸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是唐代诗人李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的九月九日,当时李乂担任尚书左丞一职。
在这一年里,李乂由于才学出众,受到了唐高宗的赏识,被任命为尚书左丞。然而,他在任期间,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外患频繁。在与吐蕃、东突厥等国的战争中,唐朝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战局并未完全稳定。在这种背景下,李乂忧心忡忡,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这一天登高赏菊、祈求平安的习俗已经流传了数百年。唐高宗选择在这一天登上慈恩寺塔,一方面是为了弘扬佛教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此机会展示朝廷的繁荣昌盛。然而,李乂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述这些场面,而是通过对佛塔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虑和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