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东城结宇敞千寻,北阙回舆具四临。
丽日祥烟承罕毕,轻荑弱草藉衣簪。
秦商重沓云岩近,河渭萦纡雾壑深。
谬接鹓鸿陪赏乐,还欣鱼鸟遂飞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东方的城市中,建筑成群,显得非常宽敞。向北可以看到皇宫的车马来来往往。阳光和祥云交织在一起,美丽的景象就像罕见的大自然奇观。轻柔的小草覆盖着大地,就像是给大地戴上了一顶华丽的头饰。在云雾缭绕的深处,我们可以看到秦商重重叠叠的山峦。河边的道路曲折迂回,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
很荣幸能和那些高贵的凤凰一起欣赏这个美丽的景色,我们也能感受到那些自由的鱼和鸟的快乐,它们自由地在天空飞翔,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去完善
释义
1. 东城:指皇城的东部。这里借指长安城东部的一个地方。
2. 结宇:建筑房屋。这里指皇宫的建设。
3.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的地方。这里代指皇宫。
4. 回舆:古代皇帝的车驾巡游。这里指皇帝出游的盛况。
5. 具四临:四面都具备了。这里是说望春宫周围的美景应有尽有。
6. 丽日:明媚的阳光。
7. 祥烟:吉祥的烟气。这里指春天烧火祭祀产生的烟气。
8. 罕毕:指众多的野兽。这里用来说明春天的景象。
9. 轻荑:指嫩绿的草木。
10. 弱草:指刚刚生长的草。
11. 藉衣簪:用衣簪来形容草的生长状态。
12. 秦商:指秦国一带的商业区。这里用来形容云岩附近的繁华景象。
13. 河渭:指黄河和渭水。这里用来形容雾气笼罩下的河流和山谷。
14. 萦纡:曲折盘旋。这里用来形容雾气在山谷中萦绕的景象。
15. 谬接:错误地连接在一起。这里表示作者谦虚的言辞,表示自己能够陪同皇帝一起欣赏美景是一种荣幸。
16. 鹓鸿:比喻皇帝的辇车。这里用来形容皇帝的出行。
17. 赏乐:欣赏音乐。这里指皇帝在望春宫举行宴会和音乐表演。
18. 还欣:还感到高兴。这里表示作者对能够陪同皇帝一起欣赏美景的喜悦之情。
19. 鱼鸟:指自然界中的鱼和鸟。这里用来形容皇帝出行时,人们自由翱翔的情景。
20. 遂飞沈:意指人们自由自在地生活。这里表示皇帝出行时,人们可以自由地享受生活。
去完善
赏析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是唐代诗人李乂为庆贺春日而作的一首应制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皇家园林的壮丽和对皇帝的颂扬之情。全诗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首联“东城结宇敞千寻,北阙回舆具四临”,描述了望春宫的宏伟壮观。“东城”和“北阙”分别指皇宫东边的建筑群和北门,这里暗示了皇帝的正殿所在。“千寻”形容宫殿的高大,“四临”则表示皇帝视察四方,体现了皇帝的威严与尊贵。
颔联“丽日祥烟承罕毕,轻荑弱草藉衣簪”,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丽日”指明媚的阳光,“祥烟”则代表吉祥的云气。这两句诗以太阳和云气的变化,衬托出春天的温暖和祥和。“轻荑弱草”则形象地描绘了初春时嫩绿的草木,象征着生机盎然的春天。
颈联“秦商重沓云岩近,河渭萦纡雾壑深”,进一步描绘了地理环境。“秦商”和“河渭”分别是陕西和甘肃境内的山脉和河流,这里的地形复杂多样。“重沓”和“萦纡”分别表示山峦重叠和河水曲折,形象地展现出自然界的壮观景色。
尾联“谬接鹓鸿陪赏乐,还欣鱼鸟遂飞沈”,则表达了诗人作为臣子,有幸陪伴皇帝欣赏美景的喜悦之情。“鹓鸿”比喻皇帝的尊荣,而“鱼鸟”则象征诗人的自由。在这两句诗中,诗人通过对比皇帝和自己的地位,表达了对皇帝的忠诚和敬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是唐代诗人李乂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在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国家繁荣昌盛,社会稳定和谐。这一时期,皇帝经常会举办各种宴会和庆祝活动,以彰显国家的繁荣和皇权的威严。这首诗就是作者在这样的一次活动中创作的。
李乂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在当时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器重。他的才华得到了施展的机会,这使他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在这样一个充满欢乐和祥和的氛围中,他写下了这首赞美皇恩浩荡、歌颂国家繁荣的诗篇。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顶峰,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投身于诗歌创作,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现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乂的这首《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才得以诞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