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侍宴芙蓉园应制
水殿临丹籞,山楼绕翠微。昔游人托乘,今幸帝垂衣。
涧筱缘峰合,岩花逗浦飞。朝来江曲地,无处不光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华美宫殿紧邻着红色竹篱,巍峨山楼环绕着青翠树林。过去游人都依赖它作为依托和寄托,现在有幸得到皇帝的眷顾与垂青。溪流中的细小竹子沿着山峰生长,岩石上的花朵在水边飘荡。早晨来到这弯曲的水畔,每一处都充满光辉。
去完善
释义
1. 水殿:指建于水边的宫殿。
2. 丹籞:指种植花卉的苑囿。
3. 山楼:指建在山顶的楼阁。
4. 翠微:青翠的山色。
5. 昔游:过去的游赏活动。
6. 托乘:寄托游览的心情。
7. 今幸:现在幸运地。
8. 帝垂衣:皇帝莅临。
9. 涧筱:山间小溪边的竹子。
10. 峰合:山峰相连接。
11. 岩花:山岩间的花卉。
12. 逗浦:聚集在水边。
13. 江曲:曲折的江边。
去完善
赏析
诗人借由“水殿”和“山楼”描绘了芙蓉园的壮丽景象,开篇便为读者展示了那波光粼粼的水面与山色空蒙的景色。接着通过对比昔日游客只能依靠他人带领,而现今皇帝却亲自垂顾,传达了皇恩浩荡,国泰民安的象征意义。在颔联中,诗人将视线投向山中,看到涧边的竹子沿着山峰生长,山间的野花在岩石上盛开。这些自然景色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最后,诗人笔锋一转,抒发了春光下的江水、土地都被光辉照耀的美景。全诗通过对帝王、山水和花草等景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春日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侍宴芙蓉园应制》是唐朝诗人李乂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玄宗时期(712-756年),这一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被誉为“开元盛世”。
李乂生活在这个时期,曾任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等职,对朝廷忠诚尽职。他学识渊博,文采出众,与当时著名文人如杜甫、李白等均有交往。然而,他在政治上并未取得显赫地位,这使他产生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在诗歌创作方面,李乂擅长五言诗,尤其是描写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篇。这首《春日侍宴芙蓉园应制》便是他在一次宫廷宴会上的即兴之作。诗中通过对春日芙蓉园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皇帝恩宠的感激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