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
边郊草具腓,河塞有兵机。上宰调梅寄,元戎细柳威。
武貔东道出,鹰隼北庭飞。玉匣谋中野,金舆下太微。
投醪衔饯酌,缉衮事征衣。勿谓公孙老,行闻奏凯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边疆草木已稀疏,边境战争又起。君王调度部署,主帅坐镇指挥。
士兵勇猛出征,如同飞鹰翱翔。运筹帷幄计划周全,战车缓缓而来。
准备美酒佳肴,欢迎英勇将士。虽然公孙老年迈,但依然期待他们胜利归来。
去完善
释义
1. 边郊:指边境地区。
2. 草具腓:形容野草茂盛生长。草,植物名;具,具备、生长;腓,草木生长繁茂。
3. 河塞:泛指黄河沿岸的边塞地区。
4. 上宰:古官名,这里指张仁亶。
5. 调梅寄:意思是调整战马奔赴前线。梅,指战马;寄,传递、派遣。
6. 元戎:指统帅军队的将领,即张仁亶。
7. 细柳威:意指将军在军队中的威信。细柳,指汉代名将周亚夫治军严谨。
8. 武貔:古代对北方民族的称呼,这里代指入侵的敌军。
9. 鹰隼:猛禽,这里比喻英勇善战的将士。
10. 北庭:唐朝时期的一个边防重镇,位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
11. 玉匣:古代的一种玉器,这里用来形容战略计划。
12. 中野:指战场。
13. 金舆:帝王的车驾。
14. 太微:星名,借指朝廷。
15. 投醪: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的一个典故,意为共同分享美酒。
16. 缉衮:整理礼服,表示尊重。
17. 征衣:出征将士的战衣。
18. 公孙:指东汉时期的名将马援,他年岁已高仍征战沙场。
19. 行闻:不久就会听到。
20. 奏凯归:取得胜利后归来。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边疆军事斗争的诗篇,作者通过对战场环境的描述和对将军的赞美,表达了对他即将出征的军队的祝福和支持。“边郊草具腓”和“河塞有兵机”两句为战前氛围做了铺垫,描绘了边疆的荒凉和战争的紧迫。接着“上宰调梅寄,元戎细柳威”两句则是对将军的形象描绘,赞美其智勇双全,威风凛凛。而“武貔东道出,鹰隼北庭飞”则是通过描绘军队的勇猛行动,表达了对胜利的渴望和信心。诗的最后,“勿谓公孙老,行闻奏凯归”则以典故激励将士,鼓舞他们的士气,希望他们能够取得胜利,平安归来。整首诗充满了壮志雄心,气势磅礴,展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是唐朝诗人李乂所作。李乂生活在唐高宗至武则天时期(650年-710年),他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任礼部尚书、中书令等职。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人生哲理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李乂所处的时代,唐朝正处于繁荣昌盛的时期。然而,边疆地区仍然面临着外敌的侵扰。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宁,朝廷需要派遣军队出征。这首诗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出征将士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安全的关切之心。
诗中的“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是指唐朝名将张仁亶,他曾任朔方节度使,负责镇守边疆,抵御外敌。诗人在望春宫为这位英勇的将领送行,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期待。同时,诗人也希望通过这首诗歌,传达出国家对于边疆安全的重视,激励更多的将士为国效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