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太乙编年卷尾
年来太乙犯咸池,三式编年事可疑。
西北膏腴从脯腊,东南皮肉恐疮痍。
尧天日月期无已,胡地烟云岁有之。
更向江湖问同志,中原何日是归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近年来太乙星侵入咸池宫,预测年份的三式引起了质疑。西北沃土本应丰收饱满,而东南土地却担忧损伤疮痍。期盼尧天般的时光永恒不已,但异域烟雾仍时不时来袭。再向五湖四海探寻同道之人,期望何时能重返中原家园。
去完善
释义
太乙:古代星名,主占兵事,星象的吉凶关系到国家安危。
咸池:又称西极,恒星之名,象征西方。
三式:指太乙、奇门、六壬,是中国古代三种著名的占卜术。
膏腴:形容土地肥沃。
脯腊:指干肉,这里比喻土地被占。
东南皮肉恐疮痍:形容战争带来的创伤。
尧天:传说中的太平盛世。
胡地烟云:形容战争硝烟弥漫。
江湖:指民间。
同志:志同道合的人。
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这里是国家的中心。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国家局势、表达忧虑和期待的古诗。诗中将国家的处境比作“膏腴从脯腊,东南皮肉恐疮痍”,意味着面临艰难困苦,既有内部矛盾,也有外部的挑战。诗人呼吁人们要关注国家大事,共同期待一个美好的未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太乙编年卷尾》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华岳创作的一首古文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当时正值南宋末年,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在此背景下,华岳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对现实社会有着深深的忧虑。他积极寻求改革弊端的方法,但始终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这使得他对现实充满了无奈和愤懑。
华岳在文学上的造诣颇深,他的诗歌往往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在这首《书太乙编年卷尾》中,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统治者腐朽无能的谴责。同时,他还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提醒人们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以此来警示后世。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