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标题包含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荻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 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邺(约公元816年-约公元875年),字邺之,又字邺峰,唐末诗人。他的生平事迹主要如下: 1. 出身贫寒:曹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他勤奋好学,年轻时曾以砍柴为生,一边劳动一边读书。 2. 科举...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荻花在溪水上蔓延,芦叶铺满了河流,耳边传来水楼的乐曲声。金管悠扬,人们沉醉其中,然而对于那珍贵的玉簪,只有独自忧愁。柔弱的菟丝藤蔓难以找到生长的土地,孤独的桐树在秋天里更易感知哀伤。不要责怪欢乐中夹杂了忧伤,因为全家人正准备起航,去往五湖四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碧寻宴:指在碧绿的水边举行的宴会。 2. 有怀知己:心中怀念亲密的朋友。 3. 荻花:草本植物,与芦叶相似,秋天开花,白色或褐色。 4. 芦叶:芦草的叶子,秋天变红。 5. 水流:流水。 6. 一簇笙歌:一群人在水上建筑的楼台里演奏音乐。 7. 金管曲:指美妙的曲子。 8. 人尽醉:形容人们尽情欢乐。 9. 玉簪恩重:玉簪是指一种装饰品,这里比喻深厚的友谊。恩重是说这份情谊很重。 10. 独生愁:独自心生忧愁。 11. 女萝:一种寄生藤蔓,这里喻指柔弱无力的自己。 12. 难逢地:难以找到合适的环境生长。 13. 桐树:指梧桐树,这里喻指孤独的自己。 14. 心孤:内心孤独。 15. 感秋: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16. 当欢:正在享受欢乐的时刻。 17. 却惆怅:然而心中充满惆怅。 18. 五湖舟:五湖水上的船只,这里用来比喻泛舟江湖、远离尘世的隐逸生活。
去完善
赏析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是一首描绘诗人与朋友欢聚场景的诗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朋友聚会时的复杂情感。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展现了诗人的独特见解和艺术才华。 首先,诗人在第一句“荻花芦叶满溪流”中,通过描绘荻花和芦叶铺满溪流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环境。这种景色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让人感受到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在接下来的“一簇笙歌在水楼”一句中,诗人通过描述水楼上传来的笙歌声,进一步强调了这次聚会的热闹气氛。 接下来,诗人通过“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两句,表达了他对友情的感慨。“金管曲长人尽醉”意味着在欢乐的氛围中,人们尽情畅饮,享受着美好的时光;而“玉簪恩重独生愁”则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这里的“玉簪”象征着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谊,而“生愁”则表明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两句,表达了他对友情的感慨。这里的“女萝”和“桐树”都是象征着诗人和他的朋友们的形象,他们虽然力量微弱,但却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然而,在这种勇敢的背后,他们也感受到了孤独和无奈。 最后,诗人通过“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两句,揭示了他在这次聚会中的矛盾心情。尽管他在享受欢乐的时光,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惆怅。这主要是因为他对未来的担忧和对朋友的思念。因此,他产生了与家人一起离开这个世界的想法,以此来逃避现实的困境。 总之,《碧寻宴上有怀知己》这首诗歌通过描绘诗人在朋友聚会时的复杂情感,展现了诗人的独特见解和艺术才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友情、生活和未来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强烈的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这首诗创作于唐朝中期,公元850年左右,诗人曹邺正值中年时期。在这期间,曹邺经历了多次科举考试失利,未能进入官场。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人生态度,广泛结交朋友,与文人墨客交流诗艺。 在唐代中叶,科举制度已经逐渐完善,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然而,由于竞争激烈,许多有才华的文人学者难以脱颖而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曹邺虽然屡试不第,但他并未放弃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 在《碧寻宴上有怀知己》这首诗中,曹邺表达了他在宴会上的感慨和对知己的思念。他认为,人生中的知己难得,而宴会上的欢乐时光更是转瞬即逝。这首诗展示了诗人面对挫折时所表现出的坚韧品质,以及他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