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中原民谣 归德府

标题包含
中原民谣 归德府
归德府,四野坡池抱重阻。 阏伯之墟旧宋州,心为大火占星土。 昔我艺祖龙潜初,授钺此地开炎图。 录裳拜野休运启,王气鬰鬰云扶舆。 真人当天朝万宇,北望帝城天尺五。 舟车辐辏川涂交,尽说南京比三辅。 中兴天子膺赤符,又临此地登鸾车。 版图一失故地隔,坐使神州沦虏区。 金杏园边春色早,连阡粟麦濉河道。 景物依然似昔时,只恨居民戴胡情。 民言我宋潴仁深,况此旧名归德军。 于今府号袭前躅,不日中原当自复。 金人无德亡无时,大德日隆天下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为您提供关于"周麟之"的相关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或者相关信息不足。如果您能提供更多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归德府的四周,池塘连绵环绕着重重阻碍。 这里曾是阏伯的故乡——宋州,他心系大火,关注着这片土地。 当初我们的祖先还在潜藏时期,就被授予了权力,在此地开创了光辉的事业。 穿戴朝服,在野外祭拜,祈求好运开启,那盛大的景象如同郁积的云彩从山上升起。 有真命天子坐镇中央,统治万方疆土,皇城就在北方咫尺之处。 各类交通工具汇聚如织,沿途一片繁荣,都说南京的地位堪比古代的三辅地区。 我们的皇帝顺应天命,又来到这个地方登上鸾车,遗憾的是未能收复全部版图,以致昔日的故土沦为外族的领地。 在金杏园附近,春天的气息来得格外早,田间的麦子已长满了道路。 这里的景色和过去相似,只是遗憾当地百姓头戴着异族的帽子。 百姓们都认为我大宋的仁爱深厚,更何况此地曾经叫做归德军呢。 如今的府号沿用了过去的名字,用不了多久,中原大地一定会再次回归祖国怀抱。 那些金人没有德行,他们的灭亡指日可待,天下的民众都将感激我大宋日益昌盛的恩情。
去完善
释义
归德府:地名,位于河南省商丘市。 四野坡池:描述周围的环境。 抱重阻:形容地势险要。 阏伯之墟:古地名,位于河南省商丘市。 艺祖:指宋太祖赵匡胤。 授钺:古代皇帝任命大将出征,赐给斧钺,象征授予征伐大权。 开炎图:指建立宋朝。 录裳拜野: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明的仪式。 休运启:寓意休养生息的时代来临。 王气:国家的祥瑞之气。 郁:旺盛。 扶舆:扶摇而上,形容气势磅礴。 真人:皇帝的尊称。 朝万宇:统治整个国家。 北望帝城: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舟车辐辏:形容交通发达。 川涂交:形容水陆交通便利。 南京:指应天府,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 三辅:西汉时期治理长安地区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后来泛指都城附近地区。 中兴天子:指宋高宗赵构。 膺赤符:表示接受天命。 鸾车:皇帝乘坐的车子。 版图:疆域。 金杏园:泛指园林景色。 濉河道:地名,位于河南省商丘市。 景物依然:形容景观没有发生变化。 戴胡情:指金人统治下的百姓心情。 潴仁深:形容北宋人民仁厚的品质。 归德军:古代军队名称。 府号:指归德府。 前躅:前人走过的道路。 大德日隆:道德高尚,声望日益提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中原民谣·归德府》描绘了宋朝归德府的历史沿革和地理风光,表达了作者对于中原地区在战乱中饱受摧残的感慨以及对未来恢复繁荣的期望。诗中以“归德”为名,寓含了人民渴望和平、希望祖国统一的深厚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原民谣·归德府》是清朝著名诗人周麟之所创作的民谣诗歌。这首民谣描述了中原地区的民间风情和百姓的生活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据史载,周麟之于康熙年间在归德府任职,见证了中原地区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生活的发展。他深入民间,了解民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在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在这一时期,中原地区正处于清朝统治下的繁荣阶段,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传统农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捕捉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缩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