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路
东门车马路,此路在浮沈。
白日若不落,红尘应更深。
从来名利地,皆起是非心。
所以青青草,年年生汉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城东的宽阔马路上,车辆熙熙攘攘。
太阳如若不落山,这世界的纷扰繁华将会更加热烈。
自古以来,凡是名利场聚集的地方,总是容易产生争执和困惑。
因此青青的绿草,年复一年生长在静谧的背阴之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东门:古代城市的东方门,为出入通道之一。这里借指繁华的市区。
2. 车马:指车马喧闹的景象,形容繁盛景象。
3. 浮沈:漂浮与沉没,指世事的变迁。
4. 白日:指太阳。
5. 红尘:尘世间的纷扰,比喻世俗繁华之地。
6. 名利:指追求名利的心。
7. 是非:指对错之分。
8. 青青草:形容植物茂盛生长。
9. 汉阴:古地名,具体指何处待考。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都市繁华景象的诗。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东门的汽车大道,揭示了它的喧嚣与浮华。接下来,诗人设想如果太阳不落,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更加充满尘世的烦恼。紧接着的四句诗则概括了这个地方的名利场特征,人们为了争名逐利而费尽心机,然而却忘记了自然的美好。最后两句则暗示了在城市的高压下,那些美丽、单纯的青草依然顽强地在那里生长着,这是对于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自然美的向往。整首诗以深沉的洞察力揭示出社会的浮躁和人类的贪婪,同时也对宁静与自由的生活充满了深深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门路》是唐朝诗人于武陵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世纪,正值唐代盛世,社会繁荣,文化艺术空前发展。
在那个时候,于武陵是一个年轻有为的文人,他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才华横溢的才情。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然而,他也曾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有过一段坎坷的经历。这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出了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这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