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梅雨

标题包含
梅雨
江乡梅熟雨如倾,茅屋低头困鬰蒸。 小小闷人人莫厌,解教禾稼勃然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袁燮(1144年-1224年),字和叔,号絜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与杨简、陆九渊、舒璘并称“甬上四先生”。 袁燮自幼聪颖好学,年轻时师从陆九渊,深受其影响。乾道五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江南地区梅子熟透时雨水倾盆而下,茅草屋在雨中显得低矮而闷热。 这小小的烦闷无人会讨厌,它还能促使庄稼生长旺盛。
去完善
释义
1. 江乡:江南水乡地区。 2. 梅熟:梅子成熟的季节,通常在夏季。 3. 倾:倾倒,这里指大量降水。 4. 茅屋:用茅草建造的房屋,常见于农村。 5. 低头:房屋因雨水侵蚀而变形。 6. 困鬰蒸:形容环境湿热难耐。 7. 小小闷人:轻微的闷热感。 8. 解教:使……得以缓解。 9. 禾稼:庄稼,农作物。 10. 勃然兴:迅速生长繁茂。
去完善
赏析
《梅雨》是南宋诗人袁燮的一首描绘江南梅雨季节景象的诗。在这首诗中,袁燮通过对梅雨季节的景象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农作物的关注。 首先,诗人通过“江乡梅熟雨如倾,茅屋低头困欝蒸”两句描绘了梅雨季节的典型景象。江南地区梅雨时节的雨水充沛,如同倾倒一般,而简陋的茅屋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有些压抑和闷热。这里,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梅雨季节的自然环境,同时也传达了百姓在恶劣天气中的生活困境。 接着,诗人通过“小小闷人人莫厌,解教禾稼勃然兴”两句表达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农作物的关注。尽管梅雨天气给人们带来了种种不便,但诗人认为这也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使它们勃然兴起。这里,诗人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雨》是南宋诗人袁燮的一首描绘江南梅雨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此时,袁燮作为南宋著名文人,参与朝廷政务,对民生疾苦有所了解。 在诗人的时代,南宋时期社会政治较为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繁荣。然而,由于地处江南地区,每年夏季梅雨季节时,天气闷热潮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袁燮在《梅雨》一诗中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笔触,描述了梅雨季节的江南风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