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他山之石

标题包含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能攻玉,诗人此意宜三复。 莫嫌山骨太坚峭,足使国珍充韫匮。 磨砻砥砺功日新,圭璧琮璜光可烛。 人生行己良独难,昼夜营营昏利欲。 欲为全德古君子,莫弃忠规甘谄曲。 忠规未必皆我友,言是人非亦可录。 彼虽蒙蔽不自知,察人过差穷隠伏。 圣人阃域未易到,责我谓我追遐躅。 观渠待我最深厚,我听其言当佩服。 端知良药苦难堪,已我沈疴功甚速。 古人闻过每欣喜,要令忠告来相续。 今我昏怠不自强,逆耳阔疎亲软熟。 嗟予未免世俗病,每读古书知不足。 今朝偶诵攻玉诗,从此闻善三薰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袁燮(1144年-1224年),字和叔,号絜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与杨简、陆九渊、舒璘并称“甬上四先生”。 袁燮自幼聪颖好学,年轻时师从陆九渊,深受其影响。乾道五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他山之石:指别的山上的石头,即外部的借鉴和帮助。攻玉:雕琢玉器。这句话的意思是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雕琢玉器。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 2. 诗人此意宜三复:诗人这个意思应该多次反复思考。三复:多次反复。 3. 莫嫌山骨太坚峭:不要嫌弃山石的质地过于坚硬陡峭。这里比喻选拔人才时不应嫌弃他们的个性和才能。 4. 足使国珍充韫匮:足够让国家的珍宝充满宝箱。这里比喻优秀的人才会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5. 磨砻砥砺:研磨磨砺,这里比喻对人才的培养和锻炼。 6. 圭璧琮璜:四种古代礼器,这里泛指珍贵的玉器。 7. 行己:立身处世。 8. 昼夜营营:形容每天都在忙碌奔波。 9. 全德古君子:具有完美品德的古时君子。 10. 忠规:忠诚的劝告和建议。 11. 谄曲:逢迎奉承的行为。 12. 彼虽蒙蔽不自知:他们虽然受到蒙蔽自己却不知道。 13. 察人过差穷隠伏:观察别人的过错和缺点,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 14. 圣人阃域:圣人的境界和水平。 15. 责我谓我追遐躅:指责我,认为我在追求古人的足迹。 16. 观渠待我最深厚:看到他们对待我是那么真诚和深厚。 17. 端知良药苦难堪:确实知道良药苦口,但疗效显著。 18. 沈疴:重病。 19. 古人闻过每欣喜:古代的人听到自己的过错总是感到高兴。 20. 要令忠告来相续:希望听到真诚的劝告和建议。 21. 逆耳阔疎亲软熟:喜欢听顺耳的话,疏远刚直的意见,亲近甜言蜜语。 22. 嗟予未免世俗病:可惜我还难免有世俗的毛病。 23. 三薰沐:三次熏香沐浴,表示虔诚的信仰和敬意。
去完善
赏析
《他山之石》这首诗的主题是借鉴与自省。诗人以“他山之石”为引,强调个人成长和品德修养需参照外界意见。通过描述磨砺玉石的过程,告诫读者要努力提升自我,面对他人的批评和建议要虚心接受。在“欲为全德古君子”一节中,呼吁人们摒弃贪念、勇于改正错误。 最后,诗人提到自己在生活中并未做到这些,并对自己感到遗憾。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出诗人对于品德修养的自觉追求和自我反思精神,以及对于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他山之石》是南宋著名政治家、教育家袁燮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6年前后,也就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此时,距离宋朝灭亡还有一百多年,但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岩石的描绘,隐喻了国家面临的困境,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袁燮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长期不得志。然而,这并没有消磨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心。在学术上,他深入研究儒家经典,提倡实学,强调实践。在教育方面,他主张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些思想在他的诗歌中也得到了体现。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南宋王朝在北方金国的压力下,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文人墨客们纷纷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袁燮在这首诗中,以他山之石为喻,表达了希望国家能够吸取他人之长,革除积弊,振兴国家的愿望。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南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