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中雪后
名利那须较有无,登临乐处即吾庐。
兴浓不觉朔风劲,景好贪看晴雪余。
竟日送青娱座客,先春解冻跃潜鱼。
与君不但分风月,水色山光总一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名誉和利益何必去计较得失,身处高处游览快乐的地方就是我心中的家园。兴致浓厚时感觉不到寒冷的北风,景色美好时贪心地欣赏晴朗天空下的白雪残余。整天送给您绿色的景色让座上的客人欢愉,春天未到就让冰冻的河水消融让鱼儿活跃。与您共享这美好的山水风光,无论是水中倒影还是山上风景都一如既往的美丽。
去完善
释义
1. 名利那须较有无:那须,意即“无须在”,这句表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2. 登临乐处即吾庐:登临,登上高处;乐处,愉快的所在;吾庐,我的住所,这里指作者心境。
3. 兴浓不觉朔风劲:兴浓,兴致高昂;朔风,北风。
4. 景好贪看晴雪余:景好,景色美好;晴雪余,晴天下的残留雪。
5. 竟日送青娱座客:竟日,一整天;送青,送来绿色。
6. 先春解冻跃潜鱼:先春,比春天还早;解冻,冰消冻解;跃,跳跃;潜鱼,潜在水中的鱼。
7. 与君不但分风月:与君,和你这位朋友;分风月,共享美好的景色。
8. 水色山光总一如:水色,水面反射的光色;山光,山间的风光。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和治中雪后”为题,抒发了自己对于雪中景色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首联便提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即淡薄名利、追求快乐。颔联描绘了诗人在风雪中的兴致勃勃,表现出其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颈联则通过对“送青”“解冻”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和对自然的关注。尾联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对美好时光的共享,以及对山水风光的赞美。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治中雪后》是南宋诗人袁燮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在这段时间里,袁燮担任浙江台州府的治中(州郡长官的副手)。
在庆元年间,南宋朝廷内部斗争激烈,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这一时期,金国对南宋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南宋朝廷在对金政策上举棋不定,使得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袁燮作为一名忠诚的爱国士人,对此深感忧虑。他在台州任职期间,关注民生,积极整顿地方政治,希望能够为国家出一份力。
在这首诗中,袁燮通过描绘雪后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愿为国家排忧解难的决心。通过对诗句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以及他在时代背景下所展现出的高尚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