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拒霜花

标题包含
拒霜花
谁将名字强称扬,弱质区区敢傲霜。 霜陨叶枯红粉落,元来枨也未为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袁燮(1144年-1224年),字和叔,号絜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与杨简、陆九渊、舒璘并称“甬上四先生”。 袁燮自幼聪颖好学,年轻时师从陆九渊,深受其影响。乾道五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谁能把名字轻易宣扬?我这样一个柔弱的人也敢于对抗严寒。 严霜降临,叶子枯萎,花朵凋谢,原来门槛也不是那么坚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袁燮:字和叔,庆元府鄞县人,北宋官员、教育家,著名学者,精研儒学,涉猎史书。 2. 名字:指植物名称。 3. 强称扬:强行夸赞。 4. 弱质:娇弱的植物。 5. 区区:谦辞,用于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6. 傲霜:意指面对严霜而不凋谢。 7. 霜陨叶枯:霜冻使树叶凋零。 8. 红粉落:花瓣凋落。 9. 元来:原来。 10. 枨也:枨,草木名,即山茱萸;也,助词,用于表示肯定。 11. 为刚:表示坚强不屈的品质。
去完善
赏析
《拒霜花》是南宋诗人袁燮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通过对拒霜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事物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谁将名字强称扬”,通过设问的形式,引出了诗歌的主题——拒霜花。这句诗的意思是,是谁在强烈地称赞拒霜花的名字呢?这里的“强称扬”表现了人们对拒霜花的赞美之情。 第二句“弱质区区敢傲霜”,进一步描述了拒霜花的形象。虽然拒霜花的体质柔弱,但它仍然敢于抵抗严寒的霜冻。这里的“傲霜”突出了拒霜花的坚韧品质和顽强的生命力。 第三句“霜陨叶枯红粉落”,描绘了霜冻降临时的情景。随着霜冻的到来,拒霜花的叶子枯萎凋零,红色的花瓣也纷纷飘落。这里通过描绘拒霜花在霜冻中的凋谢,表现出了它面对逆境时的无奈与挣扎。 最后一句“元来枨也未为刚”,揭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句诗的意思是,原来拒霜花的枝干并不是很坚硬。这里的“未为刚”暗示了拒霜花在面对霜冻时并非无动于衷,而是努力抵抗,表现了其坚韧的品质。 整首诗通过对拒霜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了在逆境中坚持抗争的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拒霜花》是南宋著名诗人袁燮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袁燮虽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著作郎等职,但因其正直敢言,时常上疏直言不讳地指出时弊,这使他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在此时期经历了两次谪迁,先是任江州教授,后改任邵武军通判。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但这也促使他在诗歌创作上表现出更为深沉和真挚的情感。 在这个时期,宋朝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斗争持续不断。虽然宋金之间暂时达成了和平协议,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困难重重。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使得袁燮对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他通过描绘拒霜花的坚韧形象来寄托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