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橘

标题包含
咏橘
风劲霜清木落时,金丸粲粲压枝垂。 贫家不作千奴计,一树庭前也自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袁燮(1144年-1224年),字和叔,号絜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与杨简、陆九渊、舒璘并称“甬上四先生”。 袁燮自幼聪颖好学,年轻时师从陆九渊,深受其影响。乾道五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寒风凛冽、霜降树叶飘落的时节,金黄色的果实饱满且引人注目地挂在枝头。虽然我家境贫寒,无法拥有众多果树来增加收入,但这颗生长在庭院前的果树已足够让人感到神奇和欣喜。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袁燮:宋朝文人,字和叔,号絜斋,庆元府鄞县人。 2. 风劲霜清木落时:指的是秋冬季节,此时风力强劲,气温低,植物叶子凋落。 3. 金丸粲粲:金丸,指橘子;粲粲,形容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橘子果实饱满且颜色鲜艳。 4. 压枝垂:描述橘子沉甸甸地挂在枝头。 5. 贫家不作千奴计:意味着贫穷的人家不会去数橘子有多少个,用不着担忧橘子卖不出去的问题。 6. 一树庭前也自奇:即便只有一棵树的橘子,也足够令人惊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丰收的景象。首句“风劲霜清木落时”,通过描述强劲的风、霜冻的寒冷和树叶的凋零,营造出一种深秋的氛围。接下来,诗人用“金丸粲粲压枝垂”来形容橘子金黄色的外表和果实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的美景。这种景象不仅令人联想到硕果累累的丰收,还传达出一种生活的充实感和满足感。 第二句“贫家不作千奴计,一树庭前也自奇”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虽然贫穷的家庭无法像富人家那样拥有成千上万的橘子,但这并不影响诗人欣赏眼前这棵橘树的美丽。诗人表达了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传递出生活即使简朴,但只要懂得珍惜眼前的美好,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橘》是南宋诗人袁燮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 在《咏橘》创作的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的动荡期。当时金兵南下攻宋,战事频繁,民不聊生。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袁燮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高尚的品质。他身为朝廷官员,忠诚尽职,关心民生疾苦。作为一名诗人,他以咏橘为题,寄情于物,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在他的生活经历中,他曾因为直言敢谏而被贬谪,但他始终坚守道义,不为权贵所动。这种坚韧的精神体现在他的诗作中,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此外,这个时期的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柑橘作为当地特产,品质优良,深受人们喜爱。袁燮通过对柑橘的描绘,表达了对他家乡美丽景色的赞美和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