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狂寇后上刘尚书

标题包含
狂寇后上刘尚书
孙武倾心与万夫,削平妖孽在斯须。 才施偃月行军令,便见台星逼座隅。 独柱搘天寰海正,雄名盖世古今无。 圣君争不酬功业,仗下高悬破贼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干(809年-约880年),字雄飞,号玄英子,唐朝晚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于浙江淳安,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方干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性格耿直、不愿趋炎附势而未被录取。此后,他放弃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孙子兵法有魅力吸引千万士兵,战胜妖邪只需片刻工夫。 一旦实施月圆行军策略,明星立刻靠近。 独立支撑天空与海洋公正,雄大的名声古今无人能及。 圣明的君主怎能不奖赏这种英勇事迹?这战利品应当被永久珍藏。
去完善
释义
1. 孙武倾心:孙武,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这里指孙武对兵法的研究非常深入,倾注了全部心血。 2. 万夫:形容人数众多,万众一心。这里指士兵。 3. 削平:消灭,平定。 4. 妖孽:这里指叛乱者。 5. 斯须:片刻,很短的时间。 6. 才施偃月行军令:偃月,古代兵阵的一种,又称雁阵。这里是比喻军队布阵的情景。 7. 台星:古代对三台星(即天上的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的别称,代指朝廷官员。 8. 逼座隅:指朝中重臣聚集的地方。 9. 独柱搘天:形容刘尚书的才能足以支撑起整个国家。搘,支撑。 10. 寰海:指全国,四海之内。 11. 圣君:这里指皇帝。 12. 仗下:指皇帝召见文武大臣的仪式结束后。 13. 高悬:挂得高高的,这里指皇帝的赏赐。 14. 破贼图:描绘击败敌人的图画,这里指奖励功勋的图画。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刘尚书的诗歌。首先通过孙武的倾心与万夫喻指刘尚书出色的领导才能和智谋。削平妖孽在斯须则表现出他的迅速果断与雷厉风行。接下来的诗句“才施偃月行军令,便见台星逼座隅”暗示了刘尚书具有极高的军事谋略和政治智慧。接着的“独柱搘天寰海正,雄名盖世古今无”两句则是对方尚书无私奉献精神和英勇事迹的崇高赞颂,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无限崇敬之情。最后的“圣君争不酬功业,仗下高悬破贼图”则在提醒君主应该积极奖励有功之臣,以此激励更多的忠诚和英勇。整首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忠诚英勇人物的深深敬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狂寇后上刘尚书》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公元879年,即唐朝末期。这首诗歌颂了刘尚书英勇抵抗黄巢起义军的壮举,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 在创作这首诗时,方干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他原本是唐朝的一名官员,但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至浙江一带。在这段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黄巢起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苦难。他对刘尚书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与此同时,唐朝末年的社会背景复杂多变。当时,由于宦官专权、朝政腐败等原因,全国范围内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如黄巢起义等。这些起义严重威胁到了唐朝的统治地位,使得国家局势陷入混乱。在这种背景下,像刘尚书这样勇敢抵抗叛军、捍卫国家利益的英雄显得尤为可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