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慧知客还蜀
踏破剑门关,十方无壁落。
信步复南来,将错还就错。
霜风刮面寒,梅梢初破蕚。
去去又何言,宁负孤云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穿过艰险的剑门关,周围没有墙壁遮挡。
随意漫步来到南方,即使出错也要继续前行。
寒冷的霜风吹拂着脸颊,梅花刚刚绽放。
离别的情感难以诉说,宁愿辜负那孤独的约定。
去完善
释义
1. 剑门关:位于四川盆地北部的剑阁县,是古代川陕交通的重要关隘,地势险要。
2. 十方:佛教术语,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向,这里借指全国各地。
3. 无壁落:没有墙壁可以依靠,形容漂泊不定的生活。
4. 信步:随意行走,没有明确的目的地。
5. 梅梢:梅树的枝头。
6. 初破蕚:梅花刚刚开放。
去完善
赏析
《送慧知客还蜀》是宋代僧人释咸杰写给即将返回四川的友人慧知客的一首送别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离别时的感慨。
首句“踏破剑门关,十方无壁落”描绘了剑门关险峻的地形,暗示出诗人与朋友一起历经艰险的经历。十方原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和上下十个方向,这里用来形容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这句寓意两人友情深厚,即使在艰难险阻中也能互相扶持。
第二句“信步复南来,将错还就错”,“信步”意为随便行走,表现了诗人与朋友漫不经心地一路南行。“将错还就错”则表达了诗人从容面对困境的心态。整句展示了两位朋友在面对困难时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接下来的“霜风刮面寒,梅梢初破蕚”描述了旅途中的寒冷天气和梅花的绽放景象。虽然环境艰难,但梅花仍能顽强地盛开,象征着诗人与朋友坚韧不拔的品质。
最后两句“去去又何言,宁负孤云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之情。“去去”意味着分离在即,诗人希望朋友在离去时不要有太多顾虑,珍惜自己的信仰与理想。这里的“孤云”象征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总之,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度过的峥嵘岁月以及离别的哀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慧知客还蜀》这首诗出自宋代高僧释咸杰之手,创作于公元960-1279年间的宋朝。这个时期的中国佛教文化非常兴盛,许多高僧大德通过诗歌和散文来传播禅宗思想。释咸杰便是其中之一,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对禅宗的深刻理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这个时期,释咸杰的生活经历丰富,他曾游历全国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和高僧。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入了解了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在创作《送慧知客还蜀》时,释咸杰可能正在与一位名叫慧知的僧人告别,这位僧人即将返回四川。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宋朝正处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由于科举制度的推行,士人阶层逐渐崛起,佛教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支持。在这种环境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喜欢与僧侣交往,探讨佛学哲理。因此,释咸杰在与慧知告别时,可能会感慨万分,感慨时光荏苒,世事如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