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骆四二首
平生何以乐,斗酒夜相逢。曲中惊别绪,醉里失愁容。
星月悬秋汉,风霜入曙钟。明日临沟水,青山几万重。
甲第驱车入,良宵秉烛游。人追竹林会,酒献菊花秋。
霜吹飘无已,星河漫不流。重嗟欢赏地,翻召别离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生何所乐,把酒促膝逢。共醉幽怨生,醉醒愁颜空。
秋月挂天幕,晨霜敲晓钟。明日山水长,青山隔重重。
富贵乐游宴,灯红酒绿浓。邀友论诗画,品菊尝桂馨。
风吹扬霜叶,星河漫无边。忽叹聚散时,唯忧离别哀。
去完善
释义
1. 平生:这里指日常生活中。
2. 斗酒:一斗之酒,形容酒量之大。
3. 别绪:离别的情绪。
4. 失:消释,消散。
5. 星月悬秋汉:指秋夜的星空明月。悬,悬挂;秋汉,秋天的银河。
6. 曙钟:拂晓时的钟声。
7. 沟水:此处的“沟”字可能是出自唐代的用词习惯,意指山涧溪水或河流。
8. 甲第:古代显贵者的宅第。
9. 竹林会:此处指魏晋时期的名士嵇康等七人在竹林的聚会。
10. 霜吹:即秋风。
11. 星河:天空中繁星与银河交相辉映的景象。
12. 不流:这里指星光闪耀如同流水般。
13. 重嗟:再叹,重复叹息。
14. 翻召:再次招致,反而引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饯骆四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峤为送别朋友所作的组诗。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欢乐与离别时的悲伤之情。
第一首诗以“平生何以乐,斗酒夜相逢”开篇,点明了诗的主题——欢宴告别。接着描绘了离别前的场景:“曲中惊别绪,醉里失愁容。”乐曲声中,离别的情绪油然而生;醉酒之间,诗人暂时忘却了离别的哀伤。随后,诗人通过写景来表达对友情的感慨:“星月悬秋汉,风霜入曙钟。明日临沟水,青山几万重。”星月映照在秋天的夜空,风霜拂晓,晨钟响起。明天将要分别,去往各自的山山水水。
第二首诗通过描述与朋友欢聚的场景来表达惜别之情:“甲第驱车入,良宵秉烛游。人追竹林会,酒献菊花秋。”诗人与朋友一起游览,追寻往昔的美好时光;在菊花的秋天里,共同举杯,以表达对友谊的珍视。紧接着,诗人再次通过写景抒发了离别之悲:“霜吹飘无已,星河漫不流。”寒冷的风吹过,繁星闪烁,银河似乎静止不动,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肃穆,恰如离别的哀伤。最后,诗人用“重嗟欢赏地,翻召别离忧”表达了对欢聚时光的眷恋和别离忧伤的感慨。
这两首诗通过对离别前夜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深深不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饯骆四二首》是唐朝诗人李峤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689年,当时唐朝正处于唐高宗统治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
李峤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在青年时期就考中了进士,进入朝廷担任官职。然而,在公元689年这一时期,李峤的人生际遇并不顺利。他因得罪权贵而被贬为地方官员,远离京城。
在这一时期,唐朝的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兴起,诗歌创作繁荣。李峤虽然被贬,但他仍然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疾苦。在送别朋友骆四时,他以诗明志,表达了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对朋友的深厚友谊。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