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忠孝诗

标题包含
忠孝诗
曾子立言诏后世,战陈无勇非孝也。 战死犹留千古名,大夫赤心为宗社。 而况判死乃得生,父母遗体非轻舍。 忠孝从来只一原,此道于今识者寡。 慈湖老师遗墨在,光燄万丈追风雅。 发挥天经与地义,为怜世人多聋哑。 跋语流传壮矣哉,忠由孝出非外假。 厥今边庭尚绎骚,其势飙欻陵诸夏。 孤忠步步踏实地,纸上陈言付土苴。 报国即是报亲恩,忠孝断断非二者。 两阃对峙贵通情,胸怀如水常善下。 不见天高并地阔,要令物物归化冶。 雍容谭笑净边尘,直把兵氛都汛洒。 名垂竹帛增亲荣,入觐至尊醉金斚。 到此纯孝通神明,冥冥之中锡纯嘏。 病夫山中何所能,功成请将椽笔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袁甫,字广微,号蒙斋,南宋时期著名文人、官员。他生于1195年,卒于1264年,享年69岁。 袁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袁燮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袁甫从小就受到...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曾子立下教诲启示后人,战争场合没有勇气不是孝顺。 英勇战死能留下千古名声,大臣们赤诚之心为了国家。 更何况在生死之间求生,父母的身体怎可轻易舍弃。 忠诚孝顺自古只有一条原则,如今懂得的人却很少了。 慈湖老师的遗留文字还在,光芒万丈传承风雅。 阐发天理与人道大义,同情世间许多人的无知。 跋文流传真是雄伟啊,忠诚出自孝顺并非外部施加。 现在边疆依然动荡不安,形势如同疾风席卷中原。 忠诚一步一个脚印,纸上的言辞不过是平常话。 报效国家也就是报答亲恩,忠诚孝顺从不分离。 两军对垒应该注重沟通感情,心胸宽广如流水善于居下。 看不到天空高远大地广阔,要让万物都受到教化。 举止从容谈笑风生净化边境尘埃,直接把战场气氛清洗干净。 留下美名使亲人光荣,朝见皇帝痛饮金杯。 到了这个程度纯粹的孝顺通达神明,在冥冥之中赐予福气。 病中的我山中的我能做什么呢,功成之后请允许我用笔墨记录。
去完善
释义
1. 曾子:曾参(前505年-前436年),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弟子,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2. 战陈:战阵,指战场。 3. 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 4. 赤心:赤诚的心,比喻真心诚意。 5. 宗社:宗庙和国家,亦特指朝廷。 6. 而况:连词,表示更进一层的例证或推断。 7. 判死:被判处死刑。 8. 遗体:死去父母的身体,即自己本身。 9. 忠孝:忠诚和孝顺,为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 10. 慈湖老师:黄干(1152-1221),字直卿,号勉斋,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南宋理学家、教育家。 11. 天经:天地间恒久不变的真理。 12. 地义:自然的法则、道理。 13. 聋哑:比喻理解迟钝或无知的人。 14. 跋语: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的话。 15. 边庭:边疆。 16. 绎骚:混乱不安。 17. 飙欻:形容迅疾。 18. 陵:超越。 19. 诸夏:指中国。 20. 土苴:泥土草芥,比喻无足轻重的事物。 21. 报:报答。 22. 两阃:古代指前线指挥作战的主将。 23. 金斚:金属制成的酒杯。 24. 锡:赐予。 25. 纯嘏:大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忠诚和孝顺这两种普世的价值观。诗人通过历史故事、个人体验以及对社会的观察,表达了他对忠诚和孝顺的理解。这首诗的主题紧密联系,即忠诚来源于孝顺之心。诗人通过描述战争的残酷,表达对英勇抗争的崇敬,认为为国捐躯是孝顺的一种表现。诗人指出,忠诚与孝顺自古以来就是一体的,但在今天却被人们忽视。 诗歌后半部分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呼吁将领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共同为国家和平做出贡献。诗人还表达了他的期许,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能回归和谐,战争远去,百姓安居乐业。他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尽忠,为父母尽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忠孝诗》是南宋诗人袁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89年前后,正值南宋中期,即宋孝宗淳熙年间。 在那个时候,袁甫是一位忠君报国、孝顺父母的士人,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曲折。早年,袁甫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最终考取功名,成为一位官员。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坚守忠诚之心,为国家和人民尽心尽力。此外,袁甫非常重视家庭伦理,对父母孝顺有加,他的孝道在当时也受到了广泛赞誉。 在这个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内外矛盾重重,百姓生活困苦。袁甫作为一名官员,深感国家民族的责任重大。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国家献策献力,同时也关注民生问题,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百姓的生活状况。因此,《忠孝诗》既是袁甫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也是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