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怀林绍先三首 其一

标题包含
怀林绍先三首 其一
长淮滚浊澜,春半尚严寒。 久客愁无寐,怀人醉不欢。 读书狂李白,忘事老师丹。 何日归林下,悠然饭一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俞德邻(1894年-1973年),原名俞明震,字德邻,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和教育家。 早年经历:俞德邻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在1911年参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滚滚的长淮水面泛着浑浊的波浪,春天的二分之一依然寒冷。长期的离家在外让我的心绪惆怅难以入睡,心中思念着朋友,美酒也无法让我开怀。我如狂热的书虫般沉浸在李白的诗篇中,却常常忘记自己还在这个世上。究竟何时才能回归那片林下的宁静生活,悠然自得地吃着那一箪饭呢?
去完善
释义
1. 长淮:指长江与淮河一带。 2. 滚浊澜:形容河流湍急混浊的波浪。 3. 春半:即春季的一半,通常指农历二月。 4. 久客:长时间离家在外的人。 5. 无寐:无法入睡。 6. 怀人:怀念某人。 7. 醉不欢:喝醉后也不快乐。 8. 狂李白:这里是借用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形象来形容读书人的狂热状态。 9. 忘事:忘记事情。 10. 老师丹:这里可能指古代的仙人丹灶,用来比喻超脱尘世的事物。 11. 林下:山林之间,隐喻退隐山林的田园生活。 12.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 13. 饭一箪:用一小碗米饭来表示简朴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该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孤独寂寞的心情。开篇以“长淮滚浊澜”形象地描绘出长河滔滔不绝的情景,暗示诗人心中的忧郁情绪如同滚滚长江水般难以排解。接下来的“春半尚严寒”则描绘出春天的景象,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寒冷。“久客愁无寐,怀人醉不欢”表达了诗人因长期离家而倍感忧虑,怀念故人却无法得到安慰的心情。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读书狂李白,忘事老师丹”则表达了对古人李白的敬仰,并感叹自己在思念之中无法忘怀故人之事。最后的“何日归林下,悠然饭一箪”是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希望能够早日回归故里,过上简单宁静的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流露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怀林绍先三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俞德邻创作的组诗之一。这组诗歌创作于宋理宗淳祐年间(约公元1241年-1252年),此时正值南宋中期,金朝已经灭亡,而蒙古大军正逐渐蚕食北方领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感叹国事日非,纷纷投入报国事业,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挽救国家的命运。 俞德邻在创作这组诗歌时,本人也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在年轻时曾经入仕为官,但因不满官场腐败,主动辞官回乡。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林绍先这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两人经常一起探讨国家大事,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这组诗歌正是俞德邻对林绍先的怀念之作,表达了他们共同的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 在这首诗歌中,俞德邻以“幽谷”比喻自己的隐居生活,暗示自己虽然远离尘世,但仍心系国家。他以“松萝”形容林绍先的品质,表达了对这位朋友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借这首诗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关注,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墨客的担当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