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柱观一首
西晋旌阳令,南昌铁柱宫。
人间依道庇,天上擢阴功。
江静蛮夷涨,炉存造化工。
我来如有遇,举袂欲凌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西晋时期,旌阳令在南昌的铁柱宫任职。
他因坚持道义而受到人们的庇护,在天界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当宁静的江水涨起时,人们会发现他的奇迹与智慧。
我来到这里,仿佛遇到了圣人,被他的智慧和信仰所感染,举起衣袖,好像要乘风而去。
去完善
释义
1. 西晋: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位于东汉之后,南北朝之前。
2. 旌阳令:这里指的是周处(209年-270年),字子隐,原籍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勇士、孝子。据传他在西晋年间担任旌阳县令期间有政声。后来传说他曾在丹阳投水与蛟龙搏斗3日而死,世称“周处除三害”。周处是王阮诗中的主人公。
3. 南昌:中国古代地名,现江西省南昌市一带。
4. 铁柱宫:在江西南昌的道教宫观。相传晋周处在南昌治水时,为镇蛟曾置铁柱于此。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西晋时期南昌铁柱宫的壮丽景象和人们对道教的信仰。首联提到西晋的旌阳令与南昌的铁柱宫,暗示着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敬仰之情。中间两联则表达了道教的核心观念,即人们在遵循道教教义的过程中寻求庇护,而天上的神仙也在关注着他们的善行。接着诗人描述了平静的江水与保存完好的炼丹炉,展现出铁柱宫的神秘氛围。尾联中,诗人表达了自己来到此地的感受,仿佛受到了某种启示,有一种想要乘风而起、翱翔于天的冲动。整首诗既展示了诗人的才情,也传达了道教的精神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铁柱观一首》是南宋诗人王阮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王阮的人生际遇颇为曲折。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但因战乱频繁,家乡被毁,生活陷入困境。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能取得功名。后来,他在湖南、广东等地游历,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拓宽了视野,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在游历过程中,他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如《铁柱观一首》等。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南侵,国家形势紧张,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在这特殊时期,诗人们并没有放弃对美好世界的追求,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王阮也不例外,他在《铁柱观一首》中通过对铁柱观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