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见桃一首
梅意犹藏萼,桃腮已放花。
地疑时候恶,律恐统元差。
寒涨渔舟水,春明道观霞。
老来无赏玩,痴坐惜年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梅花蕴藏着生机,桃花绽放着妩媚。
大地似乎在展示它最美的时刻,可又怕时光匆匆失去机会。
寒冷的江水催动着渔船前行,春天的阳光照亮了道观的彩霞。
老人已经没有了观赏的心情,只能坐着感叹时光的流逝。
去完善
释义
1. 梅意犹藏萼:梅意为梅花,犹表示仍然;萼指花瓣下的托片。这句诗是说冬天的梅花依然紧紧闭合着花蕾。
2. 桃腮已放花:桃腮指桃花盛开的样子;已表示已经。这句诗描绘了桃花在冬天已经盛开的景象。
3. 地疑时候恶:地表示地方;疑表示怀疑;时候表示季节;恶表示寒冷恶劣。这句诗是作者对反常气候的疑问,为什么冬天如此暖和?
4. 律恐统元差:律表示历法;统元表示天文学中的冬至点;差表示差错。这句诗是说作者担心历法与天象不匹配,出现了错误。
5. 寒涨渔舟水:寒涨表示江水因为气温降低而上涨;渔舟指打鱼的小船。这句诗表现了江面水位上升,渔船在水上行驶的场景。
6. 春明道观霞:春明表示春天明媚的景象;道观指道教寺庙;霞表示晚霞。这句诗描述了春天傍晚时分,夕阳照耀在道教寺庙的美丽景色。
7. 老来无赏玩:老来表示年老的时候;无表示没有;赏玩表示欣赏和游玩。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老年时因身体不适而无法尽情欣赏美景的遗憾心情。
8. 痴坐惜年华:痴坐表示发呆地坐着;惜年华表示惋惜时光流逝。这句诗是说作者独自坐在那里,感慨岁月的流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王阮的一首咏物诗,以冬日的桃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首联“梅意犹藏萼,桃腮已放花”描绘了冬天里梅花尚在含苞待放,而桃树却已经开出鲜艳的花朵。这里的“梅意”和“桃腮”分别比喻梅花和桃花,“犹藏萼”和“已放花”则形象地描绘出二者在冬季的不同状态。这种对比,既体现了自然界中的物候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起伏。
颔联“地疑时候恶,律恐统元差”,诗人质疑冬天的到来是否过早,担心节气的规律是否存在偏差。这一句表达出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对于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
颈联“寒涨渔舟水,春明道观霞”,寒冷的水面上涨,渔舟穿梭其间;春天的阳光照耀下,道观周围焕发出绚丽的霞光。这两句将冬日与春景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温馨宁静的氛围。同时也寓含着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
尾联“老来无赏玩,痴坐惜年华”,诗人感叹自己年岁已大,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欣赏游玩。只能静坐家中,无奈地度过每一个日子。这里,诗人借“痴坐”一词,表达出对青春逝去、岁月蹉跎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冬日见桃一首》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王阮所作。王阮生活于南宋时期,晚年辞官回乡,过着隐逸的生活。他善于描绘农村风光和农民生活,诗风质朴自然。
在公元1174年至1194年间,正值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分裂,战乱不断,社会矛盾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抗金事业,而王阮则选择了退隐田园。他在归隐期间,以诗歌抒发胸臆,关注民生疾苦,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情操和浓厚的民族情怀。
《冬日见桃一首》这首诗正是王阮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在寒冷的冬天,诗人看到了盛开的桃花,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他也借这奇异的景象表达了内心的感慨:虽然时光荏苒,但生命的美好依然如故。这种感慨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际遇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