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荐福寺一首

标题包含
荐福寺一首
十七年间一梦迷,重来浑不辨东西。 院中谁识前时客,莫莫堂前老木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阮,字南卿,号义丰,又号无功居士。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和学者,主要活动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王阮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曾参加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十七年:指作者离开荐福寺已有十七年的时间。 2. 一梦迷:比喻岁月如梦,恍然间过去了很长时间。 3. 浑不辨东西:指作者重新回到荐福寺时,已无法分辨方向。 4. 莫莫堂:荐福寺中的一个建筑。 5. 老木犀:一种树,也叫木犀花或桂花,这里用来比喻岁月沧桑,物是人非。
去完善
赏析
《荐福寺一首》王阮这首诗意境深邃,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表现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澜。“十七年间一梦迷,重来浑不辨东西”,这句诗抒发了作者在十七年间的沧桑变化,以及再次回到故地时的物是人非之感。时间如同梦境般流转,使作者在重回荐福寺时感到迷茫与恍惚。 接下来的诗句,“院中谁识前时客,莫莫堂前老木犀”,则进一步表达了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曾经的旧友已经不复存在,只有荐福寺的老树依旧默默地守望着岁月。诗人以“莫莫堂前老木犀”作为收尾,不仅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寂寥的氛围,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情感的坚守与执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荐福寺一首》是南宋诗人王阮所作,创作于1164年。当时宋金和议达成,宋朝向金朝称臣纳贡,国家政治日益腐朽。此时,以陆游、辛弃疾为代表的文人志士坚决主张抗金北伐,恢复中原,但他们的呼声并未得到当权者的重视。 在这个背景下,王阮写下这首《荐福寺一首》。诗人在诗句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此外,他还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这首诗既是诗人对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映,也是他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