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东林吊沈文伯一首

标题包含
过东林吊沈文伯一首
苕霅虽幽事,燕云亦壮游。 宁虞就日馆,不返度淮舟。 死节千年在,私家万事休。 重来联句地,清泪接溪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阮,字南卿,号义丰,又号无功居士。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和学者,主要活动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王阮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曾参加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苕霅地区虽然显得幽静,但燕云之地也是雄壮的旅游胜地。宁愿在就日馆度过时光,也不愿意返回渡过淮河的船。为正义而死的人永远被后人记住,个人的家业和琐事终将消亡。再次来到一起吟诗的地方,泪水如同溪流般流淌不息。
去完善
释义
1. 苕霅:指苕溪、霅溪,均在浙江省湖州市附近。这里以苕霅代指湖州一带的山水景色。 2. 燕云:指燕京,即今北京市一带。这里以燕云代指北方的山川风物。 3. 宁虞:宁静的样子。 4. 就日馆:古代皇帝临朝听政的地方。这里可能用来比喻朝廷或政权所在地。 5. 度淮舟:渡过淮河的船只。这里可能寓意离开南方到北方去。 6. 死节:为国家而死,守节而死。这里形容沈文伯的英勇事迹。 7. 私家:私人家庭,这里指沈文伯的家。 8. 万事休:一切都结束了,这里指沈文伯的生平事迹。 9. 联句地:一起作诗的地方。这里可能指沈文伯与王阮曾经共同度过的一段时光。 10. 清泪:悲痛的泪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东林故地与沈文伯的缅怀,表达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深思。首联通过对比苕霅之地的清幽和燕云之间的壮游,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历史的风云变幻。颔联则通过沈文伯宁愿牺牲也不退却的英雄形象,表现了诗人的敬仰之情。颈联强调沈文伯死节的千古流芳,以及私人之事的无关紧要,体现了诗人对英雄的肯定和尊重。尾联描绘了诗人再次来到沈文伯曾经的联句之地,不禁泪流满面,泪水与溪流交汇,形成了一幅悲壮的画面。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表达出诗人对英雄精神的赞美和对历史的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东林吊沈文伯一首》是南宋诗人王阮所创作的一首怀念友人沈文伯的诗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路过东林寺时,对亡友沈文伯的深切怀念之情。王阮在诗中通过对东林寺环境的描绘,以及对沈文伯的哀思,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感伤。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南宋光宗时期(约公元1190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在此背景下,王阮作为一个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可能正因世事艰辛而感到疲惫不堪,所以在途经东林寺时,面对沈文伯的离世,他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哀愁的诗歌。 在与王阮相关的人生际遇方面,他在南宋中期参加科举考试,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地进入仕途。这使得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了解,也对知识分子个人命运有着深深的感慨。在这个过程中,他与沈文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沈文伯的离世使得这段友谊戛然而止,让王阮感到无比的悲痛。 关于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这一时期的南宋政权已经陷入危机,金国势力逐渐南侵,宋金关系紧张。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文人墨客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了忧虑和担忧。王阮在诗中的情感表达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