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庙一首
英哉神女此江干,德与余姚舜一般。
碧草凄凄埋玉冷,清风凛凛矗天寒。
求生古患为仁害,处死今知得所难。
我自裴徊不忍去,非干潮小故盘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丽如女神在这江边,她的品德与余姚的舜帝一样高尚。
翠绿的草丛掩埋了冰冷的玉石,清澈的风吹起了寒冷的天空。
努力生活的人们在古老的时代也会因仁慈而受到损害,如今身处绝境的人才知道活下去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我自己在这里徘徊不已无法离开,不是因为这里的潮水太小而是我不想离去。
去完善
释义
1. 英哉:赞美词,指曹娥品质高洁、英勇非凡。
2. 神女:对曹娥的尊称。
3. 江干:江边。
4. 德与余姚舜一般:赞誉曹娥品德高尚,如同虞舜一样。余姚,位于浙江东部,是中国古代明君虞舜的出生地。
5. 碧草凄凄:形容草木苍翠,给人以凄凉之感。
6. 玉冷:比喻曹娥石碑的品质高洁。
7. 清风凛凛:指风势大,使人感受到寒冷。
8. 矗天寒:形象描绘碑石之高,强调其庄重气氛。
9. 求生古患为仁害:意指古代的统治者为了仁爱而采取一些生灵的措施,结果却带来了各种困扰。
10. 处死今知得所难:感慨曹娥英年早逝令人痛惜。
11. 我自裴徊:表示自己独自徘徊在曹娥庙前。
12. 非干潮小故盘桓:并非因为潮水太小才在这里流连。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曹娥庙的敬仰之情。首句赞美曹娥女神在江边英勇表现,她的美德如同虞舜一样高尚。接着描述了曹娥庙周围的景物,碧绿的草地和寒冷的清风共同营造了肃穆的氛围。诗人在“求生古患为仁害,处死今知得所难”中表达了对生死的看法,认为求生的欲望有时会因仁义而受到伤害,而在死亡中找到归宿也并非易事。最后两句“我自裴徊不忍去,非干潮小故盘桓”则表明诗人被曹娥庙的魅力所吸引,流连忘返,并非因为江潮小而驻足。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曹娥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死哲学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曹娥庙一首》是南宋诗人王阮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中期。此时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南方的南宋政权相对稳定,但北方战乱频繁。
王阮(生卒年不详),字南卿,号义丰山人,南宋政治家、文人。他在政治上主张抗金,忧国忧民。然而,他的政治抱负并未得到朝廷的重视和实现,这使得他怀才不遇,感叹世事无常。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王阮在游览浙江绍兴上虞县的曹娥庙时所写。曹娥庙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而建的一座庙宇,曹娥因十六年不见父亲音讯,投江寻父,后成为忠孝节义的典范。
王阮在此诗中以曹娥庙为题,表达了对孝道的崇敬和对忠诚贞操的赞美。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家国命运的关切,以及无法实现政治抱负的无奈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