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晦翁登妙高峰一首
千崖盘屈曲,一塔矗空蒙。
它处只山好,此中兼水洪。
纵观疑犯斗,飞上觉凌风。
常恨天难近,今朝路已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众多山岩蜿蜒曲折,一座佛塔高耸入云。
这里山水相得益彰,其他地方仅有青山美好。
纵览四周如同星汉灿烂,腾空而起如御风而行。
一直遗憾难以靠近天空,今日却已经打开了通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陪晦翁登妙高峰: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王阮陪同晦翁(朱熹)游览妙高峰时所作。
2. 千崖:形容山峰众多且险峻。
3. 一塔矗空蒙:一座古塔耸立在朦胧的雾气之中。
4. 它处只山好:在其他地方只有青山美景。
5. 此中兼水洪:这里既有壮丽山水,又有水流湍急的景象。
6. 纵观疑犯斗:放眼望去,群山环绕,仿佛是星空中的北斗七星。
7. 飞上觉凌风:登上山顶,感觉像是乘风而行。
8. 常恨天难近:常常遗憾离天空很近却无法靠近。
9. 今朝路已通:今天却幸运地找到了通往山顶的路。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陪晦翁登妙高峰一首》中,诗人王阮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妙高峰的壮丽景色。诗的首联“千崖盘屈曲,一塔矗空蒙”,以千崖的曲折蜿蜒和一塔的耸立天际为背景,突出了妙高峰的壮观景象。接着在颔联“它处只山好,此中兼水洪”中,诗人强调了此处山水之美的独特之处,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到妙高峰的魅力。颈联“纵观疑犯斗,飞上觉凌风”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攀登过程中所产生的幻觉,仿佛能触摸到天空中的星星,感受到飞翔于空中的自由。而在尾联“常恨天难近,今朝路已通”中,诗人借由这次登山之行表达了对难以亲近的天空的渴望,以及对今日如愿以偿的欣喜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与豪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陪晦翁登妙高峰一首》是南宋诗人王阮创作的一首描绘登高抒怀的诗歌。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公元1175年(南宋淳熙二年),即宋孝宗赵昚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王阮因不愿阿附权贵而辞官退隐,并在故乡江西临川开始了他的耕读生活。尽管他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内心却保持着高洁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这可以从他诗中的“一生清白非缘事,万死孤忠岂为身”这两句中得到体现。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人的侵略,国家处于危亡之中。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都怀有忧国忧民之心,渴望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朝廷中的腐败现象却令人痛心疾首。在这种情况下,王阮选择了归隐田园,以明志节。
陪晦翁登妙高峰时,他或许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壮志凌云,以及对国家的忧虑之情。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人格操守,也传达出了对友人晦翁的深切怀念和对美好景色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