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赵明叔侍御游茅山次韵二首 其二
绣衣汉使者,斧钺尝再操。
六条詟吏胆,一饭思民劳。
翩然拂衣去,访此华阳陶。
苍烟鬰松桧,白云露菅茅。
重冈暖霭合,平畴远风交。
我爱龙池水,愿君酌霜匏。
商岩沛霖雨,越流化醇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身着华丽衣裳的汉朝使者,曾经两次操起利剑和斧头。
他的严明使官员害怕,他始终心系百姓的辛勤劳作。
潇洒地甩开官袍离去,拜访了华阳镇的陶先生。
山间的青烟萦绕着松树和桧树,白云间露出了菅草和茅草。
层层的山冈温暖如春,田野上的微风轻轻吹拂。
我喜爱龙池的水,希望您能用霜后的葫芦装盛它。
就如同商人从高山获得甘霖,越人酿出了美酒一样美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赵明叔: 赵明叔,生卒年不详,南宋官员,曾任侍御。
2. 俞德邻: 俞德邻,字子嘉,号剑丞,又号紫芝山人,嘉兴(今属浙江)人。宋末元初著名文人。
3. 绣衣使者: 汉代派往郡县的使者。被赐以绣衣,以示权威。这里指赵明叔。
4. 斧钺: 古代一种象征权力的兵器,常用来形容权力或地位。这里指赵明叔的地位。
5. 六条: 古代对官员的考核标准,包括公正无私、体恤百姓等六个方面。
6. 詟吏胆: 使官吏畏惧。
7. 一饭思民劳: 吃饭之间都在思考百姓的劳苦。
8. 拂衣去: 拂衣,挥袖离去的意思。表示赵明叔辞官隐居的态度。
9. 华阳陶: 陶,地名,位于今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一带。这里借指隐居之地。
10. 苍烟鬰松桧: 苍烟,青色的烟雾;郁,繁茂的样子;松桧,松树和桧树。这句话描绘了茅山的景色。
11. 白云露菅茅: 白云,比喻高洁的品质;露菅茅,茅草的露水,这里指茅山的纯净。
12. 重冈暖霭合: 重冈,重叠的山冈;暖霭,温暖的雾气。这句话描述了茅山的气象。
13. 平畴远风交: 平畴,平坦的田野;远风,远处的风。这句话描述了茅山周围的风光。
14. 我爱龙池水: 龙池水,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赞美茅山的美丽。
15. 愿君酌霜匏: 酌,斟酒;霜匏,秋天的葫芦,这里用来形容美酒。这句话希望赵明叔能够品尝到茅山的美酒。
16. 商岩沛霖雨: 商岩,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沛,旺盛;霖雨,大雨。这句话用商岩的雨水来比喻赵明叔的恩泽。
17. 越流化醇醪: 越流,越地的河流,这里指江南水乡;醇醪,美酒。这句话用越地的河流来比喻赵明叔的德行。
去完善
赏析
本诗通过描绘游览茅山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宦途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借绣衣汉使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和忧虑。而面对郁郁葱葱的松桧、蓝天白云下的菅茅,诗人更渴望能够摆脱繁杂的政务,过上闲适的生活。在欣赏龙池美景的同时,也希望友人能以此泉水酿出美酒,共同品味隐逸之乐。诗句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陪赵明叔侍御游茅山次韵二首 其二》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为俞德邻。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北方疆土丧失殆尽,南方人民也饱受战乱之苦。在这个特殊时期,诗人与友人赵明叔一同游览了风景秀丽的茅山,并写下了这首诗歌以抒发胸臆。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朝廷昏庸无能,对外敌束手无策,对内则横征暴敛,使得百姓疾苦重重。然而,俞德邻虽身处逆境,却并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关心。通过与友人的游历,他们找到了暂时的心灵慰藉。这种情感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乐观和坚韧的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