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悟
遑遑偶偶亦堪悲,桀死尧生毕竟齐。
空羡驼峰烹翠釜,漫思鲈脍拌金齑。
荣华代谢看荆棘,今古推迁望涧溪。
造化密移于此悟,长歌拾穗任天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匆匆忙忙也让人悲伤,舜禹更替终究是相同的。
只能羡慕骆驼山的美味佳肴,还有思念银鱼和黄金配料的小菜。
荣辱交替如同看见荆棘,古今变迁犹如看到溪流。
造化在隐秘中悄然改变,我放声歌唱顺着自然韵律捡拾灵感。
去完善
释义
"此悟":这首诗的标题,指的是对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感悟和理解。
1. "遑遑偶偶":形容忙碌而混乱的状态,这里用来描述世事无常、人生奔波的现实。
2. "桀死尧生":夏桀被商汤推翻,这是历史上的“殷革夏命”事件,尧是远古的一位贤明君主。诗人以这两个人物比喻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循环。
3. "空羡驼峰烹翠釜":这句话的意思是羡慕那些用骆驼峰作为食材,精心烹饪美食的人。其中,"驼峰"是一种珍贵的食材,"翠釜"是指青翠的锅子,通常用来烹饪珍贵的食物。
4. "漫思鲈脍拌金齑":诗人想到了鲈鱼的口感和美味的调料。其中,"鲈脍"是用鲈鱼做成的美食,"金齑"是金色的调料。
5. "荣华代谢看荆棘":这句诗表达的是荣华富贵转瞬即逝,犹如荆棘般短暂而尖锐。
6. "今古推迁望涧溪":诗人观察到了历史长河中的变迁,像涧溪一样不断流淌,永无止尽。
7. "造化密移于此悟":这是对自然的理解,领悟到生命的奥秘和自然的伟大力量。
8. "长歌拾穗任天倪":诗人选择了用歌声来感受生活,接受命运的安排,与自然和谐共处。
去完善
赏析
罗与之的《此悟》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规律。诗人首先描绘了历史的更迭和人生的短暂,感叹盛衰兴替皆为自然之理。接着通过美食与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然而,繁华与荣耀不过是过眼云烟,终会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最后,诗人以拾穗者的形象表达了对于生命、世界和宇宙的理解:个体渺小,只能顺应自然,怀抱一颗坦然的心去接受生命的馈赠。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使得读者在思考人生的同时感受到了诗人的智慧与胸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此悟》是南宋诗人罗与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40年左右,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罗与之在政治上失意,屡次科举不第,于是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岌岌可危,面临着金兵的侵扰和蒙古军队的威胁。罗与之作为一个文人,对这个时代的混乱和百姓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会。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此外,罗与之还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的诗歌中充满了禅宗思想的影响。这首诗中的“此悟”一词,就体现了他对禅宗修行的领悟。在这首诗中,他以自然界的生灵为喻,表达了人类应该像自然界一样,顺其自然,不要强求,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这种思想也反映了他在政治失意的困境中,选择通过禅修来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