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溧阳霞泉寺限白字
近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赐云泉额。
竹林晴见鴈塔高,石室曾栖几禅伯。
荒碑字没莓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
客有经年别故林,落日啼猨情脉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靠近吴江溪水和越山高峰,早些年接受了皇家赐予的“云泉”匾额。晴朗的天气中,可见竹林深处的雁塔高高耸立,曾有几位禅师在石室里修炼。荒凉的墓碑上,青苔掩盖了字迹,古池塘里的荷花香气弥漫。客人离开故乡多年,如今在落日余晖下,听到猿猴的哀鸣,心中满是怀念之情。
去完善
释义
1. 吴溪:指江苏境内的河流,这里代指江苏地区。
2. 越峰:指浙江境内的山峰,这里代指浙江地区。
3. 云泉额:朝廷赐予的寺院匾额。
4. 雁塔:此处为虚指,借指寺院附近的塔楼。
5. 禅伯:指修行有成的僧人。
6. 荒碑:指破损的古老石碑。
7. 莓苔:青苔。
8. 古池:指寺院内的池塘。
9. 荷花白:指白色的荷花。
10. 客:诗人自称。
11. 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
12. 故林:诗人故乡的树林。
13. 落日啼猨:黄昏时分猿猴的啼叫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江苏溧阳霞泉寺的所见所闻,通过对景物、古迹和情感的生动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人文关怀。
首联“近枕吴溪与越峰”点明了地理位置,描述了霞泉寺位于靠近吴溪和越峰的地方。“前朝恩赐云泉额”则通过“前朝”这个词汇将时间维度引入其中,表明霞泉寺的历史悠久,其名来源于古代皇帝的赐予。
颔联“竹林晴见雁塔高”继续展示环境之美,晴天时的竹林显得生机勃勃,雁塔耸立其中,进一步强调寺庙的庄重和肃穆。“石室曾栖几禅伯”则描绘了古人修行的地方,使得读者可以想象僧侣们在此修行的场景。
颈联“荒碑字没莓苔深”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痕迹的消失,令人感叹。“古池香泛荷花白”则转而又展现出一种静逸的自然景象,荷花的香气随着微风弥漫开来。
尾联“客有经年别故林”以游客为出发点,抒发了远离故乡、漂泊在外的情感。“落日啼猿情脉脉”则以落日、啼猿这两个形象来传达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故土的热爱。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抒情手法,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文化韵味和历史积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太和年间(827-835年),许坚创作了这首《游溧阳霞泉寺限白字》。
在诗人生活的这一时期,晚唐社会政治日趋腐朽,战争频发,民生困苦。文人学士多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求取内心的宁静。许坚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虽身处乱世,仍坚持追求理想,热爱生活。
这首诗是许坚游览霞泉寺时创作的,他以白字为韵脚,描绘出霞泉寺的美好风光,反映了诗人在游历过程中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寺庙静谧环境的向往。在此时,诗人感慨人生无常,渴望寻找心灵的寄托,体现了他对人生命运的哲学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