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首
祗应天上路,不为下方开。
道既学不得,仙从何处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祗:同“只”,仅仅。
2. 天上路:天上的道路,这里指通往天界的道路。
3. 下方:人世间。
4. 学不得:无法学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诗一首》,作者是许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求仙得道的态度和思考。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提出了关于修炼成仙的问题:“只应在天上的道路,不应该在人间出现。既然道路学不到,那么神仙又从何而来呢?”
首先,“祗应天上路,不为下方开。”这两句的意思是:只有在天上的道路上,才不会有凡尘的困扰。这表明了诗人对于求仙得道的向往和追求,认为只有超越世俗的困扰,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同时,也暗示了人间的种种困难和诱惑,可能会阻碍人们追求真理的道路。
接着,“道既学不得,仙从何处来。”这两句则是诗人对求仙得道的质疑和反思。他提出:如果真正的道术无法通过学习获得,那么所谓的神仙又从哪里来的呢?这里,诗人通过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求仙得道的怀疑和困惑,表现出他对现实世界的清醒认识和批判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求仙得道的质疑和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人们对虚幻的求仙得道的盲目追求,以及对其背后真正道理的探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诗一首》许坚这首诗创作于唐朝初年(659年),正是国家由战乱走向安定,人民生活逐渐恢复的时期。许坚作为一名文人士大夫,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感悟,抒发对自然、人生的思考和体验。
在这个时期,许坚经历了家国破碎、战乱离散的磨难,深刻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人性的挣扎。他以坚韧的精神和宽广的胸怀,面对人生的不幸和困苦,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
唐朝初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复苏,文化艺术得到空前发展。文人墨客们纷纷投身于诗歌创作,形成了以杜甫、李白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诗人。许坚在这股浪潮中脱颖而出,以其独特的人文关怀和深厚的艺术造诣,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既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又具有个人风格的鲜明烙印,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