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羌村 二

标题包含
羌村 二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杜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官职。他自幼学习儒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现在有足够的好酒可以细细品尝,暂且以此来慰藉我的垂暮之年吧。
去完善
释义
禾黍:泛指庄稼;糟床:酿酒用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晚年的困顿生活及复杂心境。开篇点明岁月催人老,即便归家也难寻往日的温馨与快乐。接着通过对比手法,将昔日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与当前凄凉冷落的状态形成鲜明反差,进一步凸显出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娇儿”两句则细腻地刻画了亲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孩子害怕父亲再次离去,这种担忧无疑加重了诗人的心理负担。 下半部分转入对现实困境的描述,“萧萧北风劲”不仅渲染了一种肃杀的氛围,更象征着诗人面临的种种压力和挑战。而“抚事煎百虑”一句,则直接抒发了其内心的焦虑与烦闷。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借丰收的喜悦以及饮酒的乐趣稍稍缓解了全诗沉重的情绪基调,表现出诗人试图在逆境中寻找一丝慰藉的努力。整首作品情感真挚深沉,读来令人动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的秋天,正值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杜甫历经战乱漂泊,终于得以重返故园羌村。此时的诗人已是晚年,身心俱疲,面对家园残破、生活困顿的现实,内心充满无奈与悲凉。然而,在这迟暮之年,他仍试图从亲情和田园生活中寻找些许慰藉。此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通过描写家庭琐事与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复杂情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