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杂咏下 虞美人草

标题包含
杂咏下 虞美人草
尤物钟芳草,虞兮柰若何。 动摇缘体弱,非是感悲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适(1074年-1135年),字景伯,号盘洲老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洪适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洪皓曾任礼部尚书,母亲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女儿。他自幼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美丽的事物如同钟芳草地上的青草,但虞姬又该如何面对呢? 只因柔弱的身体无法承受太多的困扰,并非因为悲伤的歌曲而感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尤物:指的是美丽的事物或人,这里指虞美人草。 2. 钟:集聚、汇集的意思。 3. 芳草:这里指虞美人草。 4. 奈若何:意为何奈之有。
去完善
赏析
《杂咏下 虞美人草》赏析: 诗人洪适在这首诗歌中以“虞美人草”为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感慨。首先,诗人用“尤物钟芳草,虞兮柰若何”描绘了虞姬的美丽和无奈,暗示了她悲剧性的命运。接下来,“动摇缘体弱,非是感悲歌”则表达了虞姬的柔弱与悲哀,她并非因为听到楚霸王的悲歌而感伤,而是因为她自身的命运多舛。这首诗通过咏叹虞姬的悲剧,展现了诗人的历史眼光和对女性的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杂咏下 虞美人草》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洪适在1179年左右创作的。这一时期,南宋政权稳固,社会相对稳定,但北方领土尚未收复,洪适心怀忧虑。他在这首诗中将虞美人草比作遗民,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洪适在当时是一位著名的文人,他在任过尚书、工部侍郎等官职,对政治和历史有深厚的了解。他的诗作往往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历史的反思。在他创作这首诗的时段,正值南宋与金国签订“隆兴和议”之后,虽然暂时避免了战争,但南宋始终无法恢复失去的北方领土。这使洪适感到惆怅和忧虑。 在《杂咏下 虞美人草》一诗中,洪适通过描绘虞美人草的形象,表达了对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感慨。他将虞美人草比作遗民,暗示了那些失去家园的人们,他们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仍然无法摆脱失地的痛苦。这种情感深深打动了洪适,使他创作出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