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周德友

标题包含
挽周德友
不作玉堂仙,犹宜入道山。 予才无乃厚,赋命一何悭。 此日骑鲸去,它年化鹤还。 委疏仍嗣野,芳桂杂榛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蕃(895年-970年),字昌龄,又字仲宾,号章江先生。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赵蕃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赵崇祚是唐朝末年的进士,曾任翰林学士。赵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没有能力进入神仙的殿堂,但仍可以在山林中修炼成仙。我的才能太过丰厚,命运却如此苛刻。今天我如巨鲸般离开了这个世界,未来我将以仙鹤的姿态重返人间。我在旷野中继承着稀有的美德,像桂花一样混杂在草木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挽周德友》是宋代诗人赵蕃写的一首诗,悼念他的朋友周德友。以下是对诗中部分词语的注释: 1. 玉堂仙:指在朝廷做官的人。这里形容周德友虽然没有在朝为官,但仍然像神仙一样有着高尚的品质和才能。 2. 道山:代指隐逸的地方,表示隐居生活。 3. 予才无乃厚:这里的“予”指的是作者自己,“无乃厚”是一种谦虚的表达,意思是我这个人才华横溢,担心会招致嫉妒。 4. 骑鲸去:形容人离世的方式,这里是说周德友离世就像骑鲸而去,表达了对周德友离世方式的赞美和对他的怀念之情。 5. 化鹤还:化用古代传说鹤化作人的故事,比喻周德友在未来能够转世重生。 6. 委疏仍嗣野:表达了周德友的才华未被世人所知的遗憾,以及他的一生都在田野间度过。 7. 芳桂杂榛菅:形象地描绘了周德友的品行和才能,虽然他在田野间度过了平凡的一生,但他的高尚品质和才华却如同桂树一样散发着芬芳,超越了杂草丛生的生活环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赵蕃对于故友周德友的悼念之情。首联通过对比“不作玉堂仙”和“犹宜入道山”,强调了周德友生前虽然未成仙逝却步入了学道的境地,暗示了他在学问和精神上的成就。颔联则表达了对周德友才华横溢的赞美以及对命运不公的感慨。颈联将周德友比作骑鲸而去的仙人,寄托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尾联则通过描述周德友离世后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传达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周德友的缅怀,展示了一位忠诚朋友的深厚情感,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自身的感伤与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周德友》是南宋诗人赵蕃的一首悼念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这一时期,赵蕃以博学多才、关心民生而著称,他不仅是一位学者,还是一位忧国忧民的政治家。他与周德友相交甚深,共同关注国家命运和民间疾苦。据史书记载,二人曾一起共事于朝堂,共同为南宋朝廷出谋划策,力图挽救国家颓势。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正处于金、蒙古等外敌侵扰的困境之中,政治腐败严重,民生疾苦日甚一日。作为士人,赵蕃和周德友共同关注国家的未来和百姓的生计。然而,周德友不幸早逝,使得赵蕃深感痛惜和惋惜。因此,他在诗中对周德友的哀悼之情溢于言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