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首 其二
今朝腊月十,夜来天落雪。
群峰极目高低白,绿竹青松难辨别。
必是来年蚕麦熟,张公李公皆忻悦。
皆忻悦,鼓腹讴歌笑不彻。
把得云箫缭乱吹,依稀有如杨柳枝。
又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左之右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十,晚上天空下起了雪。
放眼望去,群山起伏,一片白色,绿色的竹子与青松很难分辨出来。
可以预见明年蚕茧和小麦会丰收,张公和李公都会欢欣鼓舞。
欢欣鼓舞啊,肚子都笑痛了。
拿起云箫,随意吹奏,听起来好像《杨柳枝》。
不知不觉间,手脚都在舞动,左摇右摆。
去完善
释义
1. "今朝":今天。
2. "腊月":农历十二月。
3. "群峰":众多的山峰。
4. "极目":极力远望。
5. "绿竹":绿色的竹子。
6. "青松":青翠的松树。
7. "必是":一定是。
8. "蚕麦":指蚕桑和麦类作物。
9. "张公李公":泛指普通百姓。
10. "忻悦":欢喜喜悦。
11. "鼓腹":鼓起肚子,意指满足。
12. "依稀有如":仿佛像。
13. "杨柳枝":形容柳树枝繁茂的样子。
14. "不觉":不知不觉地。
去完善
赏析
《偈二首 其二》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象、表现丰收喜悦的诗歌。诗中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人们的欢愉之情。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如“腊月”“落雪”“群峰”和“绿竹青松”,展现了冬日的独特魅力。其中,“绿竹青松难辨别”一句尤为引人入胜,通过对比绿竹和青松在雪地中的形态,突显了雪景的洁白纯净。
紧接着,诗人将视线从自然景观转向人们的心情。他想象着来年的蚕麦丰收,“张公李公皆忻悦”,表明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盼。随后,“鼓腹讴歌笑不彻”这一句充分表现了人们在丰收时刻的欢欣鼓舞。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颇具感染力,使人感受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二首 其二》为晚唐著名诗僧释文准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9世纪末,也就是唐朝末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佛教在民众中的地位逐渐上升。
释文准本名朱文准,因信仰佛教而出家,成为了一名僧人。他的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自幼聪颖过人,但科举不第,遂投身佛门。释文准在佛法修为上颇有建树,他的诗歌作品多是抒发对禅意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在这首诗中,他以“月影”和“风声”为喻,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
在晚唐时期,佛教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时期选择出家为僧。当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们普遍感到生活的不安和痛苦,因此寻求心灵的慰藉成了许多人的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释文准的诗作以简练的笔触、深沉的哲理,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洞察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