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十二首 其七
鸡鸣丑,三四五六七八九。
象骨峰头木马嘶,新丰洞口石牛吼。
山之前,水之后,吴道僧繇画不就。
断头船子下南康,仿佛天明到湖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凌晨时分鸡叫不断,数字一到九排列得整齐有序。
象骨峰巅战马嘶鸣,新丰洞口石牛怒吼。
山水相映成趣,令吴道子作画也难以尽述其美。
孤独的小船南下南康,好似黎明时分到达了湖口。
去完善
释义
1. "鸡鸣丑":指凌晨一时至三时,即鸡叫的时候。这里是借"鸡鸣丑"来表达时间和一天的开始。
2. "象骨峰":象骨峰是湖南武陵源景区中的一个山峰,该诗中用以形容山高峻峭。
3. "木马嘶":木马嘶是一种古代战场上的战马奔腾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山的雄壮。
4. "新丰洞":新丰洞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东北15公里处的袁家村北山上,这个洞穴有特殊的地貌特征,这里的"石牛吼"则是指新丰洞的景观。
5. "山之前,水之后":这句话用山和水来比喻天地之间的广阔无垠。
6. "吴道僧繇画不就":这句话是引用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的故事,描述他尝试描绘的场景无法完全表达出来的意境。
7. "断头船子下南康":"断头船子"指遇难的船只,"南康"是中国江西省下辖的一个市。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遇难者的同情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8. "仿佛天明到湖口":"湖口"指中国江西省九江市的湖口县,这里用"天明"来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鸡鸣、象骨峰、木马嘶、新丰洞、石牛吼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中的“山之前,水之后”意味着山水之间的意境,以及吴道僧繇画作未能充分展现的景色。“断头船子下南康,仿佛天明到湖口”则表达了船行在江河之中的感受。整首诗富有画意,充满禅意,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氛围中所体验到的宁静与超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十二首 其七》是北宋时期著名禅宗大师释文准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即北宋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释文准作为一位禅宗高僧,不仅在佛学研究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还在禅宗传承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游历四方,广交善缘,曾在许多著名寺庙担任住持,如著名的少林寺、灵隐寺等。这一时期的释文准经历丰富,他一方面弘扬禅宗文化,另一方面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禅理,为民众排忧解难。
这一时期的北宋正处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然而,由于皇权更迭以及政治斗争等原因,佛教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释文准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以禅宗法师的身份,积极传播佛法,引导人们向善,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