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十二时颂 其一

标题包含
十二时颂 其一
鸡鸣丑,念佛起来懒开口。 上楼敲磬两三声,惊散飞禽方丈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鸡鸣:古代以十二地支来表示时间,其中“子”对应半夜十一点到一点,“丑”对应一点到三点。这里的“鸡鸣丑”指的就是凌晨一点到三点这段时间。 2. 念佛:佛教的修行方式之一,通过诵读佛号来表达对佛的尊敬和信仰。 3. 懒开口:形容起得早,精神尚未完全清醒的状态。 4. 上楼:这里是指登上寺庙的钟楼或经堂。 5. 敲磬:磬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寺庙的诵经和祈祷仪式。 6. 方丈:指一丈见方的空间,这里是比喻寺庙的面积狭小。 7. 飞禽:指在寺庙周围栖息的各种鸟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十二时颂”为题,表达了作者对禅修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诗中,“鸡鸣丑”表示深夜之时,此时诗人醒来,却“念佛起来懒开口”,表现出他内心的懈怠与疲惫。而后两句“上楼敲磬两三声,惊散飞禽方丈后”则描绘了诗人敲击磬的声音响彻夜空,惊散了周围的飞禽。这既表现了诗人的修行生活,也传达了诗人通过敲击磬音来警醒自己的精神追求。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清幽,富有禅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十二时颂》是宋代高僧释文准的代表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难以考据。在这个特殊时期,中国佛教正面临着自唐代以来的第二次大发展,许多高僧大德投身于弘扬佛法、教化众生的事业。释文准便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人物。 在释文准生活的年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宋金对峙的动荡时期。北方的金朝对南宋虎视眈眈,两国之间的战争频繁发生。在这个背景下,民众生活困苦,许多人寻求心灵的慰藉,佛教因此得以迅速传播。作为一位高僧,释文准不仅注重个人修行,还关心国家百姓的苦难,他希望通过佛法的传播,为众生带来安宁与和平。 在诗歌《十二时颂 其一》中,释文准以十二个时辰为主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佛法的虔诚信仰。诗中的每一个时辰都对应一种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体现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敏锐观察和对禅意的独特见解。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释文准在面对时代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定信仰和慈悲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