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保禄寺铁龙亭
数载诗书居保禄,至今常是忆单溪。
几偎石瓮凭栏在,静听山禽绕树啼。
岩溜潺湲清入骨,林间红白闻行提。
吟诗聊写遥相寄,为向铁龙亭上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多年来一直住在诗书环绕的地方,到现在还经常想念那简朴的小溪。
偶尔倚着石头围成的水池和栏杆,静静地聆听山间鸟儿围着树木鸣叫的声音。
清澈的山泉潺潺流淌着流入骨髓,树林间传来红白色花朵的香气。
写诗来寄托我的思念之情,把它写在那个铁龙亭子上。
去完善
释义
1. 保禄:指保禄寺,位于浙江绍兴会稽山麓。
2. 单溪:指浙江绍兴境内的若耶溪。
3. 石瓮:指保禄寺附近的石瓮瀑景点。
4. 铁龙亭:位于保禄寺附近的一处亭子,因山涧水流形似铁龙而得名。
5. 岩溜:即山泉水流。
6. 潺湲:水流的声音。
7. 红白:此处指红花和白花,指保禄寺周围的景色。
8. 行提:行走时提着篮子等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范致虚在保禄寺铁龙亭的美好回忆。他以优美的诗句和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自己在保禄寺的铁龙亭中度过了数载的时光,内心充满了诗意和对过去的怀念。
首联“数载诗书居保禄,至今常是忆单溪”,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之情。他在保禄寺中度过了数年的时光,那些诗书相伴的日子成了他心中最珍贵的记忆。即使现在离开了那个地方,但他依然时常回忆起那段美好的时光。
颔联“几偎石瓮凭栏在,静听山禽绕树啼”,描绘了诗人置身于自然景色的宁静与和谐。他倚靠在石瓮边,聆听着山间的鸟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颈联“岩溜潺湲清入骨,林间红白闻行提”,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愉悦心情。他陶醉于清澈的溪水声,欣赏着林间红白相间的花朵,内心充满了欢喜与宁静。
尾联“吟诗聊写遥相寄,为向铁龙亭上题”,表明了诗人将此情此景化为诗篇,通过诗词表达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他将这些情感寄托在铁龙亭上,让后人也能感受到这份深厚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保禄寺铁龙亭》是南宋诗人范致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保禄寺铁龙亭所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这是一个充满战争和政治纷争的时期。南宋初期,金兵南下攻占了北宋的都城汴京,北宋灭亡。随后,康王赵构在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开始了抗金斗争。范致虚作为南宋文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在这个时期,范致虚的人生经历颇多波折。他曾担任过太学正、尚书左司郎中等职务,但因与权臣秦桧不合而被罢官。此后,他退居乡里,以诗酒自娱。范致虚在保禄寺铁龙亭游览时,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时代背景:南宋时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在这个时期,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云集,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得到了高度发展。范致虚作为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作品受到了时代的熏陶和影响,展现出了南宋文人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