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运使桑景询
参旗井钺出西秦,纠合诸侯付老臣。
风引旆旌趋魏阙,雪晴宇宙灭天尘。
寒威等却边人惧,炎运方隆庙略神。
已见旄头坠天外,乞身当喜及今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将领们来自西秦地带,协同诸侯将责任交付给有经验的资深大臣。
在大风中,旗帜飘扬直指魏国的宫殿;雪停后,天地间重现明亮的光景。
严寒让人们感到畏惧,但是炎夏的好运正使国家的策略显得神奇有力。
已经看到了敌人失败的迹象,我应该在春天来临之际辞去职务,欢庆胜利。
去完善
释义
1. 参旗:星名。即“参宿”。
2. 井钺:星座名,即“井宿”和“钺宿”。
3. 西秦:指我国古代西方秦国地区。
4. 纠合诸侯:联合诸候,共同行动的意思。
5. 老臣:年老的臣子。这里指的是作者本人。
6. 风引旆旌:指顺风招展的军旗。
7. 魏阙:指皇宫。
8. 宇宙:指天地之间。
9. 天尘:指天上的浮云。
10. 寒威:寒冷的威力。
11. 炎运:炎热的运势。
12. 庙略:朝廷的战略决策。
13. 旄头:古星名,主胡兵。这里指敌兵。
14. 乞身:请求辞官。
15. 今春:今年春天。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国家局势和作者心境的诗。诗中通过参旗、井钺(象征国家军队)的描述,以及风引旆旌、雪晴宇宙的场景渲染,展现了一幅宏大而壮丽的景象。同时,通过“寒威”、“炎运”的对比,揭示了国家局势的严峻与复杂。诗的末尾则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及时退休,避开纷争的心情。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深沉,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1127年左右的南宋时期,诗人范致虚创作出了一首壮丽的诗篇——《与运使桑景询》。这首诗的背后,隐藏了一段激荡的历史故事和作者个人的深沉感慨。
当时正值北宋灭亡,南宋刚刚建立,战乱频繁,民生凋敝。范致虚作为南宋的一位官员,亲眼目睹了国家败亡、百姓受苦的情景,心中充满忧虑和悲痛。他以诗歌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关切。
在这个特殊时期,范致虚的个人际遇也十分坎坷。他曾担任转运使这一重要职务,负责国家的财政事务。然而,由于战乱的影响,他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不得不四处奔波,为国家和人民寻求生计。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同样关心国家命运的友人桑景询,两人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南宋,正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外部,金国入侵,战火不断;内部,政治腐败,民生困苦。在这样的环境下,范致虚深感自己肩负的重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现实的残酷让他意识到,仅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改变整个时代的命运。
《与运使桑景询》正是范致虚在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他以诗意的形式,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个人力量的反思。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他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人生际遇,还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