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除夜有怀
老盆自酌共谁歌,叹息其如此夜何。
已觉二毛嗔妇问,可堪一饭患儿多。
关河满眼风尘在,天地藏身岁月过。
事业文章吾所畏,东阳人亦卧岩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父亲独自饮酒共度良辰,感叹这样的夜晚何其难得。
已经觉得满头白发惹人烦忧,又怎能忍受为孩子的一日三餐而奔波劳碌。
满眼都是关山河川,尘世的纷扰还在,天地之间仿佛藏着生活的沧桑。
对于事业和文章的成就我总是心怀敬畏,就像那位隐居山林的东阳人一样淡泊名利。
去完善
释义
1. 老盆:指老年;这里用来形容诗人自己已年老的形象。
2. 自酌:自己一个人喝酒。
3. 其如此夜何:这句表达诗人对新年夜的无奈情绪。
4. 二毛:头发花白,这里指老年。
5. 嗔妇问:嗔怪妻子的问题或质疑。
6. 可堪:怎么能忍受。
7. 一饭患儿多:孩子吃饭的困难问题。
8. 关河:关隘河流,这里代指社会环境。
9. 风尘在:表示社会环境的混乱。
10. 天地藏身岁月过:意指岁月匆匆流逝,寓含人生哲理。
11. 事业文章:指诗人的学术成就。
12. 吾所畏:我所畏惧的。
13. 东阳人亦卧岩阿:卧是动词,指躺卧;岩阿即山岩弯曲处。这句描绘诗人与东阳人都隐居山林的形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庚子除夜有怀》,是南宋诗人陈傅良在除夕夜时所写,诗中充满了作者深重的忧虑和哀愁。首句“老盆自酌共谁歌”描绘了诗人在除夕之夜独自饮酒的场景,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次句“叹息其如此夜何”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感到无奈与悲哀。
接着,第三句“已觉二毛嗔妇问”和第四句“可堪一饭患儿多”分别描述了诗人的生活困境和家庭负担。“二毛”指白发,诗人以此表达了他的衰老;而“嗔妇问”则反映了妻子对他的担忧。“一饭患儿多”则揭示了诗人在抚养子女方面的艰辛。这两句展示了诗人生活上的压力和重担。
第五句“关河满眼风尘在”描绘了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紧接着的第六句“天地藏身岁月过”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叹,表达了对国家和百姓命运的忧虑。
最后两句“事业文章吾所畏,东阳人亦卧岩阿”则是诗人的自嘲和自我安慰。尽管他在事业和文章方面有所成就,但诗人仍然担心自己的不足。同时,他也提到同乡的学者们同样过着清贫的生活,这使他感到些许宽慰。整首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关切和对个人处境的无奈,情绪深沉且富有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庚子除夜有怀》是南宋文学家陈傅良在除夕之夜抒发自己感慨的抒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40年(即宋高宗绍兴十年)。
在这期间,北宋灭亡后,南宋与金国签订和议,中原地区长期处于战争状态。陈傅良所在的浙江瑞安地区虽未受到战乱的直接影响,但时局的不稳定让他感受到了时代的动荡与民众的疾苦。他忧国忧民,关注国家安危。
在这一年里,陈傅良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在科考中屡次失利,无法进入官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他并未因此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地研究学问,致力于教育和培养年轻一代。
陈傅良生活在南宋中期,这是一个思想活跃、文化繁荣的时期。儒家学说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佛教和道教也在民间广泛传播,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