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郑固道 其二

标题包含
次韵郑固道 其二
忆昨遭戎马,同浮十里江。括囊聊遁世,怀宝岂迷邦。眼底云空过,眉间雪未厖。不因参嚼蜡,那得寸心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汪藻(1079年-1154年),字彦章,号浮溪居士,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南宋文学家、政治家。 汪藻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及第,历任州县官职。后...查看更多
Dipson淡水
去完善

译文
回想起昨天遇到的战事,我们一起在江水里漂流了十多里。就像收紧袋口的鸟儿暂时避开尘世,带着宝贝的人怎么会在国家迷茫时迷失方向。云彩从眼前飘过,眉毛间的雪还未消融。不经历过艰难困苦的人生,怎么能使内心变得坚韧强大。
Dipson淡水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指依照别人诗作的韵脚和内容作诗。 2. 郑固道:未知具体人物,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事。 3. 忆昨:回忆过去的事情。 4. 遭戎马:受到战乱的影响。 5. 同浮十里江:共同漂泊在战乱中的情形。 6. 括囊:隐藏才能,不显露才华。 7. 聊遁世:暂时隐居避世。 8. 怀宝:怀有宝贝,这里指代自己的才华。 9. 迷邦:迷失国度,表示失去国家。 10. 眼底云空过:看到的事物像浮云一样掠过。 11. 眉间雪未厖:形容眉毛上的雪还未融化。 12. 嚼蜡:形容无趣、乏味的事物。 13. 寸心降:内心感到平静安稳。
Dipson淡水
去完善
赏析
《次韵郑固道 其二》是一首描绘人生哲理与心境的诗歌。首联“忆昨遭戎马,同浮十里江”追忆昔日战乱时光,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度时艰的情感纽带。颔联“括囊聊遁世,怀宝岂迷邦”则将主题引向对人生道路的思索,表现出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的心境。颈联“眼底云空过,眉间雪未厖”暗喻人生旅途中诸多坎坷波折如浮云飘散,强调保持从容和洒脱的心态。尾联“不因参嚼蜡,那得寸心降”揭示了在经历种种磨砺之后,诗人才得以心灵安宁,流露出谦逊内敛的精神境界。整体来看,这首诗歌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沉,让人深思。
Dipson淡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汪藻的《次韵郑固道 其二》这首诗是他在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时所创作的。这一年,他已步入中年,以文名而闻名于京城汴梁。 北宋末年,朝廷政治腐败,各种矛盾激化,社会危机日益严重。一方面,北方边境不断受到辽、金的侵扰;另一方面,内部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然而,尽管社会动荡不安,但当时的知识分子仍寄希望于改革图治,力求挽教国家危亡。汪藻作为一名富有才情的文人,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这种期盼。 在诗中,汪藻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友人的情谊抒发,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忧虑。同时也暗示出,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尽一份力量。这首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展现了汪藻作为一名文人墨客深沉的家国情怀。
Dipson淡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