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梓州高参军还京
京洛风尘远,褒斜烟露深。北游君似智,南飞我异禽。
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一乖青岩酌,空伫白云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京城的风尘已经远去,褒斜道的烟雾和露水浓重。向北旅行的人像你一样明智,向南飞行的我像不同的鸟类。分别的道路上传来琴声,秋天的山里回荡着猿猴和鸟儿的鸣叫。一旦分开,只能在青石上独酌,空留一颗思念的心望着天空的白云。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梓州:古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
2. 高参军:姓高的一位参军。参军,官职名称。
3. 京洛:指长安或洛阳,古代我国两大京城。这里借指北方朝廷所在地。
4. 褒斜:褒斜道,秦岭一条著名的山道。
5. 烟露:烟雾露水,形容山中景象。
6. 智:智慧,明智。
7. 异禽:异于鸟的飞禽,如凤凰等。这里作者自喻,含有孤独之意。
8. 别路:分别的道路。
9. 琴声断:琴音停止,表示离别之时。
10. 猿鸟吟:猿猴与鸟儿的鸣叫。这里代表秋天的山景。
11. 一乖:一旦背离。
12. 青岩酌:在青山下的酌酒告别。
13. 空伫:徒然站立。
14. 白云心:向往闲云野鹤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送梓州高参军还京》这首诗是诗人卢照邻送别友人时所作。诗中通过描绘京洛的遥远和褒斜的浓重,来象征友人的北游和自己南飞的别离。诗中的“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进一步表达了别离时的哀伤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与友人的感情深厚。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思念之情,以及对重逢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浓厚的离别意绪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梓州高参军还京》是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654年左右,正值唐朝初年。在那个时候,唐朝刚刚经历了贞观之治,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卢照邻本人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才得到了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高度赞誉。然而,由于他患有重病,导致行动不便,这对他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创作,用诗歌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
在这首《送梓州高参军还京》中,卢照邻表达了对即将离开的朋友高参军的深切祝福,希望他在回到京城后能够继续为国家效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歌传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朋友的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在唐朝初年国泰民安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