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梅赠别
芦管含愁苦怨春,况兼风雨送行频。
数株零落寒云畔,难拣香枝寄远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芦苇笛声带着忧伤与春天的悲愤,更何况是在风雨之中频繁送别。
几株孤立的柳树在寒冷的云端,难以挑选出清香的柳枝送给远方的人。
去完善
释义
《惜梅赠别》注释:
1. 芦管:指乐器,这里代指笛子或箫等乐器的吹奏声。
2. 愁苦:表示忧愁苦恼的心情。
3. 怨春:表达对春天离去的惋惜之情。
4. 况兼:更何况,加上。
5. 风雨送行频:在风雨中多次送别。
6. 零落:凋谢,散落。
7. 寒云:寒冷的云朵,形容天气寒冷。
8. 香枝:带有香气的梅花枝条。
9. 寄远人:将香枝寄给远方的人,这里指要离别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释永颐的一首咏梅诗。诗中作者以惜梅赠别为主题,表达了在离别之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春天的留恋。
首句“芦管含愁苦怨春”,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芦管以人的情感,使其含愁苦怨地抱怨春天。这里的“芦管”指的是古代的乐器,在这里用来表达离别的哀愁。同时,通过“含愁苦怨春”,诗人也表达了对于春天的不舍之情,因为春天是美好的象征,而离别则意味着别离美好。
第二句“况兼风雨送行频”,进一步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在离别之际,不仅有芦管吹奏的哀伤乐曲,还有频繁的风雨相送,这无疑让离别的心情更加沉重。这里的“风雨”既是自然界的风雨,也是离别的气氛和心境的象征。
第三句“数株零落寒云畔”,描述了梅花凋零的景象。在寒冷的冬天,梅花零落在枝头,给人一种凄美之感。这里的“寒云畔”,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生存环境,同时也突出了梅花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一句“难拣香枝寄远人”,表达了诗人想要为远行的友人留下一份美好回忆的愿望。但是,面对凋落的梅花,诗人感叹无法拣选芬芳的花枝送给远方的友人。这里的“香枝”象征着友情和美好,而“难拣”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感伤。
整首诗通过对芦管、风雨、梅花等意象的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一种离别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春天的留恋。同时,诗人还通过对“香枝”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惜梅赠别》这首诗,出自于南宋末年诗人释永颐之手。诗中的惜梅情绪,充分反映了作者在离别之际对友情的珍视。
该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期,即公元1279年左右。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阶段,金、南宋对峙,南宋政权风雨飘摇。蒙古大军已经攻破了北方的金国,开始南侵。在这战乱频繁的年代,文人墨客们不得不面对家国之痛。释永颐亦然,作为一个出家人,他不能直接参与战争,但他却在用自己的方式关注国家命运,关心民生疾苦。
释永颐一生辗转各地,结交了许多朋友。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他对故土、对家乡、对友情的深深眷恋。这种情感在《惜梅赠别》这首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以梅花为寄托,表达了在与友人离别时的心情。这既是对友情的留恋,也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去完善